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新闻  >> 正文

三明:迎“板凳龙”寄托美好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曾宇姗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板凳龙”最后盘旋蜿绕进行“团龙”,景象蔚为壮观

  台海网2月1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文 图片来源大田融媒) 看看巨龙,心想事成;拜拜龙头,鸿运当头;摸摸龙骨,安康幸福。对于三明大田的人们来说,2024年春节最期待的习俗,莫过于“迎龙”。

  正月初二,在大田县武陵乡武陵村,首场“迎龙”活动如约而至。村民们舞动着由板凳组成的长龙,在村间道路上翻腾,所到之处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或烟花前来迎接。一节节“龙身”拼凑在一起,疾走穿行,祈愿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晚上7点钟,一条五光十色的“板凳龙”由上百名村民一同抬着,在空中飞舞着,围着村庄道路走街串巷。定睛一看,这条“龙”由一条条板凳相连而成,每条板凳上扎着花灯,花灯上绘有花草树木、神话故事等剪纸图案,以及“添丁进财”“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等吉祥话,在夜色下更显绚丽多彩。

  舞龙的队伍浩浩荡荡,村庄里的每家每户都派出人员参与。村民们在长者的指挥下,从祖房出发,绕着村道和街巷前进,所到之处发出阵阵喝彩。人们在家门口准备好烟花或鞭炮,热烈迎接“板凳龙”的到来,其他人则纷纷拿起手机,拍下这一年之中难得一见的画面。

  光是在家门口盘旋翻腾还不够,“迎龙”的高潮在于“穿龙”。当“板凳龙”结束了绕村行进的路线,最终回归到了出发地,相互盘旋蜿绕在一起,进行着“穿龙”的团龙仪式,颇有翻江倒海之势,景象蔚为壮观。

  “我们大田的‘板凳龙’也叫‘板灯龙’,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2008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抬着这条“巨龙”,村民们骄傲地说起大田“板凳龙”的历史。更令他们骄傲的是,“板凳龙”的制作是由全村村民共同完成的,每一环节都有特别的讲究,凝聚了村民们的智慧与心意。

  通常,一条“板凳龙”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组成,长达数千米,短则几百米。龙头和龙尾的制作由村里完成,在祖房里就地取材;龙身则由各家各户准备,在板凳上用竹篾扎出支架,再糊上白纸、绘上龙鳞;最后,再涂抹油脂、喷洒透明胶和防水清油,里面点上特制的“龙烛”。

  在村民们看来,制作“板凳龙”虽然繁琐,却有美好寓意。从骨架、糊纸、装饰到上路游巡,“板凳龙”的诞生就如同一个人的一生,经历出生、成长和辉煌,等待烛心被点燃的瞬间,发出璀璨的光芒,过程寄托的正是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的期望和祝福。“每年的准备工作从春节前就开始了,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最为热闹,欢迎全国人民到三明,跟我们一起迎‘板凳龙’!”村民说。

相关新闻
泉港涂岭镇樟脚村:火龙乡间绕 百姓闹元宵

“板凳龙”一路迤逦行进,蔚为壮观。 台海网2月17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一条火龙乡间绕,声声爆竹闹元宵。2月15日,泉港涂岭镇樟脚村一年一度的板凳游龙灯闹元宵民俗活动如期而至。一条条由该村不同姓氏男丁扛着的“板凳龙”,穿梭于村庄古老石巷与乡村田野之中,一路迤逦行进,所...

大田:守护心中的“龙灯”

制作“蛟龙”,引发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福建日报 郑宗栖 林跃 摄 台海网3月1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元宵节前后迎板凳龙,是大田县城乡过年的传统民俗。2008年,大田板凳龙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田县太华镇魁城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村里每年固定正月十...

三明大田昨夜上演“板凳龙” 县城万人空巷

台海网2月12日讯 据三明日报报道,昨晚,大田县均溪镇玉田村迎板凳龙,600米的长龙舞动在县城主街道,时而蜿蜒摆尾,时而奋勇前进,蔚为壮观。参与群众热情高涨,县城万人空巷。大田元宵节舞板凳龙的习俗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板凳龙制作精巧,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与扎、制...

漳平新桥板凳龙闹元宵

台海网2月2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大荣 通讯员 黄巧娟)正月十五,漳平新桥板凳龙闹元宵,村中万人空巷,十里八乡扶老携幼观灯赏龙。“200米板凳长龙,全村老少闹元宵”精彩亮相央视。   据悉,板凳龙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漳平市新桥镇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这是一种汉族舞龙舞蹈,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祈求在新的一年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