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新闻  >> 正文

从走出山门到走向世界:沙县小吃的成功之道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国民美食”沙县小吃自闽中山区出发,从小作坊到大工厂,从提篮小卖到连锁经营,从走进城市到走出国门。凭借对“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的探索,沙县小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小吃不小,闯出幸福好味道

  走进福建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浓浓的烟火气迎面而来。村中千年古樟树下,新鲜出炉的烙粑散发着艾草的香气,漂在锅中的油饼发出“滋滋”的响声,与捶打肉馅的声音一同“吆喝”着。小吃街里,遍布着美味可口的沙县小吃扁肉、拌面、蒸饺、炖汤……

  2021年6月10日,三明市沙县区一家小吃店工作人员在为客人准备特色小吃。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俞邦村的老村支书俞广清回忆,30多年前,村里地少人多收入低,村民都着急怎么才能脱贫致富。“偶然得知有人挑着扁担在城里卖小吃赚了大钱,村民的思路一下子就放开了。”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走出山门,到福州等地尝试经营沙县小吃。越来越多的村民赚回了第一桶金,在家盖起了新房,俞邦村也因此被称为“沙县小吃第一村”。

  自此,沙县人开始大规模去往全国各地经营小吃、开拓市场。  

  “随时都有人来吃饭,所以我们很早就要起床买菜,累了就轮流睡一会儿。”俞邦村村民张秀姬说,20多年前在上海开小吃店时,每天凌晨四点半起床,晚上十点半收工,这也是众多沙县小吃店主的常态。

  披星戴月的奋斗中,沙县小吃“一元进店、两元吃饱”的口碑逐渐为人熟知,其物美价廉的特性广受欢迎。

  敏锐地观察到沙县小吃发展潜力,地方政府开始加强研究培训,并将小吃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成立小吃办等机构,为小吃业主“闯出去”一路护航。

  星光不负赶路人,沙县人用诚信、勤奋和坚韧闯出了美好生活。沙县小吃已带动就业30万余人,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24000元。“年收入二三十万”“村里一栋楼,城里一套房”,说起小吃带来的变化,沙县人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和自豪。

  敢闯敢拼的沙县人,将沙县小吃带到了全国各地,也为沙县小吃的连锁化、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当地人致富的“制胜法宝”,又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这是2020年11月23日拍摄的三明市沙县夏茂镇“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风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2019年,张秀姬听说家乡为了大力发展沙县小吃,建了一条“寻根追味”小吃街,便回到俞邦村,在家门口经营沙县小吃店。

  眼下,俞邦村正大力挖掘“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优势,突出产业融合,延伸打造沙县小吃原材料特色种植基地,提升小吃产业的附加效益……良好的乡村治理环境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可观。

  “千锤百炼”,成就民生大产业

  在沙县庙门扁肉第三代传承人王盛滨的记忆中,曾经的沙县小吃,只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

  “小时候觉得开小吃店不够体面,现在小吃成了产业,沙县人走出去别人都竖大拇指。”王盛滨说。

  近年来,沙县持之以恒培育“小吃大产业”,依靠现代化创新手段,沙县小吃“四大金刚”的制作方法均实现了升级:扁肉可以依靠机器自动捶打,拌面用上了自动捞面机,蒸饺来自中央厨房统一制作和配送,炖罐汤可用半成品材料制作。高强度劳动已成为历史,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以前手打三到四斤肉馅,要50多分钟,现在用机器打馅,十分钟就能完成,既提高了效率,也保证了肉馅的新鲜度和韧劲。”王盛滨说。

  2021年6月11日,在三明市沙县区,沙县庙门扁肉传承人王盛滨在包制沙县扁肉。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千锤万打更坚韧,是制作扁肉馅的诀窍;历经千锤百炼的沙县人,始终“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使沙县小吃在面临深刻变革时能不断“破圈”发展。

  2015年,沙县正式成立沙县小吃集团,采用现代餐饮的管理经营模式,统一了商标、服装、店面装修和产品标准,并逐步推广中央厨房生产模式。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委书记吴健成介绍,政府对沙县小吃的产品定位、食品安全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标准化管理,原材料加工、半成品生产的小作坊已升级为现在的大工厂。

  去年,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85项,沙县小吃制作技艺上榜。

  走出国门,引领风骚再出发

  近年来,三明市出台相关政策,从加快推进“沙县小吃”国际商标注册工作、支持沙县小吃集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等多方面发力,帮助沙县小吃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落户美国的第一家沙县小吃店营业不到3小时即销售一空、日本东京的首家沙县小吃店开业5小时销售收入超过10000元人民币、一条介绍沙县拌面的海外网站视频获得26万观看和数万点赞,沙县小吃这一“街头小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到热捧,不少海外民众称赞中国美食“极富创造性”“别具风味”。在海外“走红”的沙县小吃,正成为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窗口。

  目前,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有沙县小吃门店174间,沙县已向72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沙县小吃”商标。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沙县小吃产业的队伍中来,在“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的探索中,沙县小吃不断“破圈”,在更大的舞台上继续发展壮大。

  (新华社记者赵雪彤、林凯)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福州鱼丸的“守”与“变”

台海网3月1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 福州有着“无鱼丸不成席”的说法。从百年传承的手工鱼丸到创新发展的现代鱼丸,福州鱼丸走上新时代融合发展之路,2021年,福州鱼丸类制品产值达70亿元。 福州鱼丸如何处理好“守”与“变”的关系,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近日,...

寻味“沙县小吃”

热气腾腾的蒸饺配上地道的炖罐,嚼劲十足的扁肉配上香喷喷的拌面……你的味蕾一定会被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美食征服。   没错,这就是遍布各地的“国民美食”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深受百姓喜爱。 沙县区委宣传部供图   提起沙县小吃,福建三明人的“骄傲感”油然而生。当地百...

创新升级 让沙县小吃再领风骚

台海网2月1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人勤春来早。11日早上6点多,百名工人就来到沙县古村食品公司生产车间。手指翻转间,一个个纹如柳叶的饺子诞生。柳叶蒸饺、小馄饨等5种产品在这里经过速冻后封装,准备配送至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门店和商超。 公司负责人卓茂秦也早早来到公司,与团队谋划研发新一年的小吃品种。卓茂秦是沙县大洛镇人,十几年前在浙江等地靠开小吃店...

做优园区 沙县小吃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台海网1月25日讯 据三明日报报道  1月11日,沙县小吃产业园鑫满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线前忙碌,一袋袋加工好的小笼包经过速冻后封装,准备发往全国各地的小吃门店和省内各大商超及农贸市场。 便利的交通、崭新的厂房、完善的配套设施,对公司总经理江阳鑫来说,入驻小吃产业园给企业带来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去年从装修到试生产,不到3...

“沙县小吃华夏行”省外首站——南昌站云端美食节举行

台海网12月22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20日,“沙县小吃华夏行”省外首站——南昌站云端美食节在南昌绿地双子塔303观光厅举行。活动现场,20多款地道特色小吃供南昌市民及游客品尝,让大家零距离增进对沙县特色饮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了解。 据悉,“沙县小吃华夏行”将陆续前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