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新闻  >> 正文

建宁:产业花开幸福来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2月13日讯 据三明日报报道   “今年是个丰收年,毛竹山收入1万元,杂交水稻制种收入近12万元。”12月6日,在建宁县里心镇靖安村,盘点一年的收入,脱贫户余灿文乐得合不拢嘴。今年他借助家乡的特色生态资源优势,不仅田里种植了30亩杂交水稻制种,山上还管理了10亩毛竹和200棵梨树,增加了一些收入。

特色产业发展,一头连着的是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的是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强劲动力。

在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勤建正带领社员们整修农机。“现在制种全都机械化,省时省力还省钱。”黄勤建介绍,从纯手工的播种、耕地、除草、收割,到机插、机耕、机收,都能靠机械完成,借助农业机械化,村里的脱贫户轻轻松松把钱挣。

如今,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增至60多人,农机手23人,合作社内的农机集耕、种、防、收、烤于一体,共有5大系列11个类型,黄勤建名下的农机有200多台套,合作社有近千台套。

枫元村是传统的制种大村,全村制种面积稳定在5200亩,制种一直是村财和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这几年来,村里通过果山租赁、土地流转、量化折股、种业整村推进等方式与企业合作,让村财村民双增收。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更要有特色。近年来,建宁县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突出建宁莲子、种子、梨子、桃子、无患子等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发展“五子登科”生态产业,挖掘“老字号”、扶强“国字号”、培育“新字号”,加强品牌建设,做大做强“建宁五子”区域公用品牌,促进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主、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融合发展的品牌建设格局,持续把推进产业发展作为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引擎”。

老区苏区建宁再出发。眼下,在建宁的青山绿水间,处处涌动着奋进的浪潮、洋溢着幸福的笑脸。2020年,“建宁五子”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89.8亿元,带动全县15.6万人共同致富。

相关新闻
南平市争取中央衔接老区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居全省第一位

台海网12月13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南平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主动对接老区政策落实。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12月9日,省上提前下达2022年中央衔接老区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500万元,我市获得585万元,约占比16.7%,较上年度增加75万元,位居全省第一。这笔资金将按照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与促进老区乡村发展相结合、与推进...

宁德古田:“党建+金融助理”赋能乡村振兴

台海网12月1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以前要贷个款,得提前几天去银行办手续,现在是金融助理上门服务,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古田县凤都镇际面村村民江善贵乐呵呵地说,今年他在村金融助理的帮助下,向县农信联社贷了10万元,新开辟了7亩多的水蜜桃果园,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江善贵口中的金融助理,是2019年以来古田县在全县各村实施的基层党组织“牵线”、金融...

沙西镇高山村:走好特色产业发展路 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台海网12月12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报道 走进古雷开发区沙西镇高山村,仿佛置身于绿色森林,像坐椅、像花瓶、像龙龟、像袈裟、像骏马,一棵棵造型各异的榕树映入眼帘,平整干净的道路延伸到每家每户,农家小院里花草繁盛、绿意盎然,山水景观与榕树景观相融合,小桥流水、奇石景观、古厝庙宇点缀其间,展现出一派秀丽宜居的现代乡村图景。 高山村位于沙西镇...

深化乡村产业融合 共促两岸乡村振兴 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昨在厦举行

台海网12月1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以“深化乡村产业融合,共促两岸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昨日在厦门举行。两岸业界领导、嘉宾、台农台企及对接企业代表等130多人聚首论坛,就产业融合、乡村建设等热点议题深入交流。 据介绍,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福建正积极推动闽台乡建乡创融合...

台湾青年在大陆留住“乡愁”

新华社厦门12月10日电 乡关何处是,两岸皆故土。一群来自台湾的年轻人,正投身到大陆乡村振兴的事业中,他们是乡村营造师、老街规划师、生态“新农人”……从产业培育到古厝活化,从文化创意到驻村乡建,他们在大陆广阔田野间找到筑梦的舞台,他们改造乡村面貌,守护乡土文脉,留住“乡愁”。   乡村营造师:像水滴融入大海那样融入村庄   来自台北的杨于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