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新闻  >> 正文

杨时故里展新颜!三明明溪龙湖村这样“变”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8月21日讯 据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报道    走进龙湖村,感受别样的乡村气息。这里,有杨时故里宏伟的建筑群,有成排掩映的花树,还有成片的荷田、惜惜相依的荷花,以及书香缭绕的浓浓韵味……

龙湖村新貌

闽西北客家古邑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是北宋著名理学家、闽学鼻祖杨时(龟山)的诞生地,是朱子学(闽学)孕育、形成、发展的核心区域。过去,村中曾建有杨文靖祠等建筑,占地10多亩,形成杨龟山故里的宏伟建筑群,是当时明溪县的思想文化中心。

曾经,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了龙湖村的旅游开发。

龙湖村俯瞰图(张峰 摄)

近年来,明溪县掀起杨时文化热。为保证村庄美丽整洁,村里动员村民拆去数十幢旧谷仓和废旧民房,还投资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场,集中处理全村污水。

原来,进村只能走一条临近荷田的羊肠小道。现在,不仅建设了龟山大道,村里还筹资在路边建了公厕,为游客带来了便利。

村中一座建于明代的低桥梁横跨河道,每逢汛期,洪水泛滥,河两岸数百亩良田庄稼遭淹,村民损失惨重。如今,沿河两岸修建了休闲护堤,使两岸良田从此不再受洪水侵扰,还成了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5年底,龙湖村被确定为明溪县闽学文化研究基地。省财政厅相继拨款近2000万元,打造以杨时文化为中心的美丽乡村,重展杨时故里新风貌。

德星坊

立雪亭

目前,龙湖村已完成龟山、凤凰岩、白石寨、龙池、杨埴墓、燕子岩等共15个项目开发与建设的规划,重建了杨时门楼——德星坊。村中还建设一个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杨时公园,塑有一尊杨时塑像,并新建了立雪亭和供村民休息的廊桥。公园内保留了古色古香的休闲步道,同时还广植花木,设有景观灯,不仅成为村民的休闲场所,节假日期间还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打卡。

棂星门

下马碑

为传播杨时文化,龙湖村修缮了棂星门、“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门匾、下马碑等,重新展示杨时故里原貌。为满足游客需求,村中还开办了农家乐,完善龟山公园设施建设,建旅游公厕,重建龟山桥、龟山阁等;全面完成杨时展馆、村居环境整治、杨时公园景观改造、荷塘栈道建设、龙池公园改扩建、龟山书院建设等项目;并在村中广植芳香樟、桂花等珍稀苗木600亩。

杨时公园

龙池公园

目前,龙湖村老街屋面立面改造(一期)正在抓紧推进中,村容村貌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已成为明溪县对外交流的一扇重要窗口。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新闻
三明宁化谢坊村:小多肉变身致富“大宝贝”

台海网8月21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三明市宁化县安乐镇谢坊村多肉种植基地占地260亩,是福建省最大的多肉单体种植基地。近日,多肉销售逐渐进入旺季,主播们在多肉直播间进行直播带货,工人们在大棚中忙着打包多肉,发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旺季时,直播间日均可销售6000盆多肉,日...

三明建宁种业“智”变:从“高高的谷堆”到智能烤房

建宁县溪口镇种子烘干加工区域服务站负责人杨金福在翻动种子。 饶丽英 摄   中新网建宁8月20日电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历史已有40余年,是“中国稻种基地”制种核心区,现为中国最大的县级种子生产基地。眼下杂交水稻丰收时节,超过15万亩以上的制种稻田稻浪翻滚,...

今日起,明溪解封啦!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和专家组分析研判,我县对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居住点——雪峰镇河滨南路153号楼栋及商业宾馆管控区域(以下简称两区域)内全体人员进行14天6次核酸检测,并对外环境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经综合评估,两区域已达解除封控条件,现决定: 一、今日零时起,对两区域解除封控管理。 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严峻复杂,广大群众要高...

科技加持,三明崛起氟新材料产业

台海网8月2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三明氟新材料产业被列入我省重点培育的成长性产业集群,目前,聚集氟新材料企业16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有机+无机”氟化工主产业链。 今年,三明市三元区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化工园区。眼下,依托园区优势和产学研合作,三元区推动氟新材料产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链条化、特色化”的方向迈进。 补链延...

名单公布!三明全市责令停业整顿36家

7月份以来, 按照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有关要求, 我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持续加强 常态化疫情防控监督执法, 强化医疗机构“哨点”作用, 守住疫情防控防线, 重点对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 发热门诊、接种门诊、病区管理、 医疗废物处置、核酸采样点、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消毒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