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新闻  >> 正文

为何说红军无线电部队是从半部电台起家?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网三明6月23日电     “嘀哒、嘀嘀哒、嘀嘀嘀哒哒”。这样的发电报声音在影视剧中并不陌生,可你知道红军的无线电事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吗?

福建省建宁县红一方面军总部无线电台旧址。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6月22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建宁在红军无线电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是红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发祥地。

  在建宁县红一方面军总部无线电台旧址(青云阁),据解说员介绍,红军无线电事业从半部电台起家,之后无线电不断发展壮大,为红军革命事业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红色电波从这里传向全中国。

红一方面军总部无线电台旧址内部展示。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1930年12月,国民党纠集了10万重兵对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在1930年12月30日的龙冈战斗中,红军获全胜,缴获了许多战利品,其中包括枪械、弹药和一部15瓦电台。

  “因为在此之前红军队伍中没有电台,红军战士也不认识电台为何物。出于对敌人的仇恨,一名红军战士捧起电台摔碎,零件散落一地。发报机被破坏,只剩收报机。所以也说是半部电台。”解说员称。

红一方面军总部无线电台旧址内部的展示。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虽然是半部电台,但毛泽东和朱德还是非常高兴,因为有了这半部电台,红军就可以收听敌人的情报了。”

  到了1931年1月3日,在东韶打国民党谭道源师时,红军又缴获了一部完整的电台,这样就有了一部半电台。随后,1931年6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在建宁组建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在建宁县和南丰县康都镇等地接续举办了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

无线电通信被称为长征“夜路上的灯笼”。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1931年6月2日,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总部电台用100瓦电台同江西省兴国县的红三军团第一次沟通联络,彼此发了一份短报,这是红军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无线电通信,从此开始了红军自己利用无线电通信的新局面。”解说员说。

  据介绍,为让红色血脉薪火相传,让红色电波永不消逝,建宁县委、县政府投资500余万元修复了建宁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部旧址等场所,着力打造成以无线电通讯为主题的纪念馆。

  建宁县红军无线电通信纪念馆包括红一方面军总部无线电台旧址(青云阁)修复建设,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部旧址修复建设。该馆全面回顾红军无线电通信史上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纪念革命先辈,向观众传达红色电波精神。(来源:中新网 吴涛 吴晟伟 叶秋云)

相关新闻
这条红军抢渡的“英雄河”,还有多少传奇?

乌江,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两岸奇山对峙,江中礁石嶙峋。从“盐油古道”到“黄金水道”,千里乌江百年沧桑,天险绝壁间镌刻下色彩斑斓几多传奇。   贵州省遵义市乌江镇一景(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红色”乌江讲述“英雄河”。86年前,英勇的红...

福建宁化这支“红军传人”中队有个“红色密码”

中队司号员李浩的爷爷李德厚参军时手抄的军号谱。新华网 刘丰 摄   一本泛黄的手抄军号谱,是两代人的传承,更是一支队伍71年的红色接力。近日,武警福建省总队“情系八闽·永葆初心”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第一站走进三明支队宁化中队,探寻这支“红军传人”中队的“红色密码”。 ...

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丨未必为敌的敌人

1934年 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在红军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 战略转移已然迫在眉睫 但中央红军无论往哪走、怎么走 都要跨过敌人重兵把守的层层封锁线 再不有所作为 红军将难逃覆灭的命运 此时的周恩来,有个大胆的设想: 从敌人内部打开缺口 让一部分敌人不...

探访“躺在纪念馆上的红色小镇”

4月22日,参观者在位于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内参观。   位于赤水河畔的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是赤水河中游的重要码头,同时也被称作“躺在纪念馆上的红色小镇”。1935年,中央红军在土城一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在这里,十几家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都与...

“源来”如此丨当年他们这样为红军“带盐”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67岁的李球德常常领着小孙子参观一个棕色陶罐,里面装着已经发黑结晶的食盐。“这罐盐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李球德说。 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将红军困死在山上,敌人在各个要道拦路设卡,企图阻断井冈山与外界的物资交换,尤其是食盐和药品。毛泽东在《中国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