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28日讯 据三明日报报道 全国最绿省份福建的最绿城市三明,有一支来自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科研团队,他们潜心致力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研究,一晃眼,已经在山野绿林深处躬耕三十年。
10月20日,记者走近这支科研团队,走进他们的工作站、野外实验平台,了解他们的科研经历、逐梦故事。
野外建站,增强业界话语权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减缓大气中CO2等含碳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及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全球来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碳计量科研成果比较丰富,而中亚热带地区相关数据稀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区,福建省又山地丘陵面积广、人工商品林丰富……在此背景下,福师大科研团队主动担起了生态领域相关科研责任。
那研究什么?为给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技支撑,不断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话语权,科研团队致力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研究,重点研究湿润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人工林碳汇经营与计量、典型森林多界面能量交换等课题。
“建立野外站是我一生的心愿。”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科研团队带头人杨玉盛教授说,我省作为林业大省,长期以来都没有森林生态系统的野外观测研究站,而建站是获取第一手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唯一途径。
杨玉盛教授带领团队科研人员进行增温样地选点
1989年起,杨玉盛教授就带领科研团队在全省范围内踏查选取试验点,通过比对全省各地林区后,于2004年在三明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附近,建立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化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