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梯田 (刘建光摄)
人勤秋实稻米香。眼下,位于尤溪县联合镇的梯田水稻成熟,金色的稻浪与秀丽的山峦相映成趣,宛如一张张镶嵌在大地上的金色名片。
尤溪联合梯田历经1300多年,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农耕稻作系统,作为“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四个子项目之一,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伴梯田而居,以耕作为生,怎样让千年梯田成为脱贫致富的金饭碗?这是世代守护着梯田的农民们的课题。
种粮种出好“钱景”
“丢什么都不能丢了田,老一辈坚守下来的梯田,我们这辈要延续下去,留在家乡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联合村村民江贤易始终不愿意离开家乡,“也养过猪,主要还是种田,以前人工便宜,谷子一般直接卖给粮站,量大可以领些补贴。”
为了让种粮更有效益,江贤易曾多番尝试。2001年,他在自家田里轮作油菜花和水稻,“想着既能造景,又能增加收益,但雨季太涝,而且经验不足,油菜花一直没种好。”2016年,江贤易在联西村文丁洋的高山梯田种粮,摸索养鱼、种粮、养鸭相结合的模式,但因资金链断裂,再次折戟。
挫折没有让江贤易放弃。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梯田游玩,他觉得种粮再次迎来广阔前景,最优质的梯田大米一定可以走出“深闺”。
“现在种什么?看市场。今年9月,福建省‘中国农民丰收节’还把我的梯田香米作为特产展示,反响不错!”江贤易介绍,这种香米是采用老一辈留下的稻种种植的,因为高秆产量不高,一度没人种,但它相比杂交米口感更有嚼劲、米香浓郁,所以又恢复种植,还卖出了更高的价格。
刚开始,江贤易只是试种一点香米自己品尝。当时一位来自南平的游客了解到这种香米时,把他家剩的150公斤全买了。江贤易笑着说:“过年还给我送来一条大鱼,交代有香米要给他留些!”
看着自己的香米被认可,江贤易今年种了3亩,收获1000多公斤稻谷,然而还是供不应求。通过给老客户寄些尝鲜的形式,江贤易家的香米陆续收获一批“忠实粉”。福州老顾客阿芳收到1公斤香米后,发微信给江贤易说,“煮熟后整个厨房充满米香,当即想再买些给孩子吃。”市场认可度越来越大,让江贤易决定明年扩种到20亩。
除香米外,今年江贤易准备主推“中浙优8号”、粳米、糯米等优质稻品种。“普通的品种不好卖,往往只能以最低收购价给粮站。品质优,才会有好市场。如‘中浙优8号’,种植时长达145天米质更优。”江贤易表示,为保证品质,在种植技巧上也很有讲究,不过密种植能保证产量和防范虫害。
怎么卖?搞加工和统一种植。
长期以来,农民的稻谷很少直接销往市场,稻谷卖给粮站利润较低。江贤易去年办起一家大米加工厂,尝到加工的甜头。今年他通过机械化种植水稻,将面积扩展到300多亩。他还和其他农户合作,成立了尤溪县康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收购形式,推广统一品种种植,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条龙合作链条。
今年是江贤易与其他农户合作的第三年,如“中浙优8号”这个品种,目前已经和100多户达成合作。“从卖谷子到卖大米,延伸了链条,增加了一个环节的利润,因此我们向农户收购的粮价比粮站高一些。”江贤易说。
游客增多,也带旺了江贤易的大米生意。据了解2018年联合梯田共接待游客22万人,今年1-8月接待游客14万人。现在,在梯田周边停车场、基地、车站等地都可见到江贤易的大米广告,他家种植面积最多、产量最高,其中一款每公斤4元的大米成为“爆款”。“这款米品质好,价格却很实在,游客看到广告找我买的很多,多少都寄,从试吃开始,品质更佳价格更高的香米等其他品种也相继被顾客接受。”
今年,江贤易已销售大米100多吨,福州、三明居多,还有贵州、广东等游客前来咨询。附带种植的花生、田埂豆、菱角,养殖的鸡鸭等也成了游客的伴手礼。“刚开始花生只播种几十公斤,今年种了50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30元还是供不应求!”眼下,江贤易忙着打理一片延续5公里的竹林,准备在山里养鸡,“政府也大力支持我们有想法就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