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沙县站工作人员影像资料。
没有铁路前,沙县乃至整个三明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鹰厦线通车后,众多的工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铁路沿线,紧邻火车站的沙县贮木场就是其中之一。
40岁的高丽梅,家住贮木场对面。她记得,小时候,每天都有一车车的木头从各个乡镇运到贮木场,随后装到火车车厢里,发往外地。木头发货之前会先取下树皮,堆放在一起,左邻右舍就把树皮拿回家做燃料。
20世纪9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沙县人外出做小吃生意。火车站也多了一道特殊的风景。小吃业主带着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面筒炖罐,一头挑着花生酱辣椒酱,乘着火车,将沙县小吃带到全国各地。
罗永明今年57岁,早年在福州做小吃,每开一家新店,都要带一大堆东西。“那时候,整个车厢都是锅碗瓢盆和辣椒酱。火车一停下,大家就拼命挤,不挤上不了车。”
如今,很多配料店在全国开了连锁店,小吃业主需要什么,只要一个电话就送货上门。物流业的发展也减轻了小吃业主的出行负担。即使要托运,现在有高速、动车、飞机,沙县人有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