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岛是莆田最大的海岛,由111个岛屿组成,总面积56平方公里,这里既是风景秀美的“海上粮仓”,也是一片承载着诸多烽火往事的红色圣地。
在南日镇老区村万峰村,有位革命“五老”人员,名为魏福珠,今年87岁。作为老交通员,魏福珠亲历了海岛上的革命风雨岁月。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他光荣在党67年。
魏福珠家中共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孩子。因家境贫寒,兄姐都早早外出务工谋生,自己则常年被母亲带在身边。1941年,母亲张恰治进城务工时结识了地下党人,毅然投身革命,并带着魏福珠一起开展工作。“那时我才5岁,最初我跟着母亲站岗、放哨、带路、送信,因为母子同行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魏福珠回忆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承担更多任务,成为游击队里年轻的交通员。
彼时的魏福珠,有着超越同龄人的勇敢果决。1948年秋季的一天,他和母亲要从南日岛将一个重要情报送到东峤镇渚林村的游击队手中,途径埭头时,被国民党盘查。情况紧急,为了防止信件落入敌手,11岁的魏福珠快速反应,他让母亲记下了情报的内容,将信纸卷成小条吞进喉中,而纸张锋利的边缘割伤了他的喉腔,自那以后,魏福珠发声受损,嗓音变得十分沙哑。“这是我参加革命的见证。”魏福珠轻声笑道。
1947年至1949年,正值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福建沿海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重点区域。闽中党组织的重要领导人深入沿海地区开展工作,他们不仅指导地方游击队与敌人斗争,还动员村民加入地下组织。1949年8月,莆田解放前夕,魏福珠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高光时刻”——8月18日夜,国民党莆田县长陈文照率残部经南日岛,逃往金门,其中一名特务逃到南日岛,男扮女装,躲进了岩下村的天主堂里,准备借机去往台湾。年仅13岁的魏福珠被派去天主堂调查,机灵的他经过一番排查,发现了这名躲在修女房间里的特务,于是迅速叫来游击队员实施抓捕。魏福珠还为此受到了嘉奖。
1949年8月21日,张坤率闽中支队莆田县游击大队从莆田沿海进城接管国民党县政府,莆田宣告解放。
改革开放后,魏福珠和母亲张恰治被政府认定为革命“五老”人员。母亲和妻子去世后,魏福珠一直独居,他的儿子魏志鹏和小女儿魏志勤时常回来看望他。谈起现在的生活,魏福珠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这一生经历了太多风雨,看到我们的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得越来越好,我的心里很踏实。”(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阮榕 庄清)
来源:福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