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莆田新闻  >> 正文

福建这座小城,把红木“雕”向全球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网福州7月23日电 (叶秋云)“这是仙游最具特色、最富潜力、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近日,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名誉会长何锦驰提及仙游“仙作”产业发展时表示,该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高端古典家具占据中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畅销东南亚、中国台湾、香港等地。

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名誉会长何锦驰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仙作”,泛指“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福建仙游制作的古典工艺家具。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是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的巧妙融合,是明清家具经典款式的传承和创新,被称之为“东方艺术家具”,与“京作”“苏作”“广作”家具并称为“中国明清古典工艺家具四大流派”。

仙作雕刻师以木为纸、以刀为笔,俯首精雕细琢。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仙作”有何特点?何锦驰总结道,巧妙地融合了传统国画、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延续并创新了明清家具的款式,蕴含了一代代仙游人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

  正因其技艺精湛、难以复制,2006年,仙游县荣获“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正式确立了“仙作”在中国木雕家具中的重要地位;2014年12月发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制作技艺”榜上有名。

图为三福博物馆韩熙载夜宴图场景区。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当你看到“仙作”后,你依稀听到的是禅声与琴声的天籁和弦一般的“仙音”,置身其间,似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相伴。何锦驰口中的“仙作”如梦似幻,美轮美奂。

  方寸刻乾坤,刀下罗万壑,一个个仙作雕刻师以木为纸、以刀为笔,俯首精雕细琢,生怕有一丝懈怠。走进三福红木文化工业产业园内,悠悠木质香从仙作雕刻师手中的木头中散发出来,沁人心脾。

走进三福红木文化工业产业园内,悠悠木质香从仙作雕刻师手中的木头中散发出来。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1991年出生的雕刻师林荣从事这一行已有十来年时间,可谓是“年轻的老师傅”。她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客户要求产品精美。制作过程中,方方面面都需认真对待、精雕细琢,对于雕刻师的雕刻技法提升很有帮助。

  “一门好手艺,需要雕什么像什么。”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会长黄福华出生在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的一个匠人之家。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的生活总是离不开古典家具——父亲黄春高开了个家具作坊。

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福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在那个年代,对于黄福华来说,掌握一门可以谋生的技艺尤为重要。于是,他开始努力学习家中已经传承了四代的古典工艺家具制作技艺。抚今追昔,从事此行业已有四十余年的黄福华感慨道,好手艺是一点一点积累过来的。

  如今,黄福华与家中两兄弟一同创立的福建省三福古典工艺家具有限公司蜚声中外。2014年,该公司出品的明式交椅被选为国礼,开启了“仙作”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的先河。多年来,“仙作”先后在北京APEC领导人峰会、米兰世博会、厦门金砖会晤、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等国内外重要舞台亮相……

图为三福博物馆祈年殿木雕。中新网记者吕明 摄

  “下一代要好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如黄福华所说,目前,以黄锦龙为代表的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正准备接手,下工厂、学技术、拓新路……丝毫不含糊。

  和父亲黄福华不同,黄锦龙选择难度系数较高的接班模式:创业式传承,从事“仙作”技艺文化和理念的推广。黄锦龙表示,未来,希望通过持续的创新,让“仙作”走向更大的舞台。

  仙游这个小城面积不大,但全县现有古典工艺家具、工艺小件、油画、天然香等企业22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2022年实现产值610亿元人民币,高端材质的古典工艺家具占中国市场70%以上。

图为中国·仙游红木共享交易中心内,展出不少“仙作”。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融资难,销售不畅?为避免产业内部的不必要竞争、内耗,仙游想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新模式。在政府支持、银行加持、产业背书与龙头驱动下,中国·仙游红木共享交易中心于2022年建设落成。

图为中国·仙游红木共享交易中心展示的家具。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据中国·仙游红木共享交易中心负责人蒋玉飞介绍,旨在通过“集中展示,共同营销”的创新模式,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推动产业内部从竞争走向“抱团”,从各自为战走向利益共享,从而助力“仙作”产业做精、做强、做大,实现“一业兴,百业旺”。

  仙游县工艺美术中心副主任谢紫娟透露,当下,仙游已形成街、园、城、行业协会等融合发展的产业平台。未来,工艺美术产业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产业根基,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引导产业链跨境延伸,加快推动直播、个性化定制、家装一体化、体验式消费等多种新业态不断发展,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全球工艺美术行业第一品牌。

来源:中国新闻

相关新闻
仙游:打好清凉“组合拳”撑起夏日“遮阳伞”

连日来骄阳似火,暑气灼人,仙游县8日起启动以“关爱职工·夏送清凉”为主题的高温走访慰问一线员工行动。该县总工会牵头,访企业、入车间、进工地、上街头,送去绿豆、白糖、蜂蜜等防暑降温物品,为坚守高温岗位、奋战酷暑一线的民辅警、环卫工、外来工等职工带去关心关爱。 仙游县的防暑关爱工作部署启动早。今年4月,该县在城关和枫亭镇等地高标准建成了8个环境舒...

福建仙游:龙舟下水迎端午

6月13日,在莆田木兰溪畔举行的端午节龙舟传统祭江仪式现场,一艘龙舟下水(无人机照片)。   当日,木兰溪端午节龙舟传统祭江仪式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举办。端午节临近,莆田市将举行祭船、游船、架船、祭江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莆田木兰溪畔举...

仙游已建36个“妈妈小屋”

“能在上班的同时兼顾嗷嗷待哺的孩子,这里私密性强,喂奶时整个人都放松了,还能在有专人服务管理的温馨环境里,孩子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上班就安心多了。”6月1日,仙游县税务局里颜值和实用兼具的“妈妈小屋·童心园”一开园,就受到该局女职工的点赞。 “建设‘妈妈小屋’是仙游县总工会推出的一项惠及广大女职工的民生项目,通过建设专门的女职工私密空间,配套...

仙游:4万多名群众喝上放心水

“终于喝上和城里一样的放心水了。”炎炎夏日,仙游县龙华镇龙西村村民吴宗林打开家中的水龙头,一股清冽的自来水潺潺而出。得益于该县实施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龙华镇已有4万多名群众家中实现与城区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喝上、用上放心水。 以农业为主的龙华镇虽地处平原,长期以来当地群众饮用水主要依赖地下水、山涧水,用水全看天:旱季枯水期没水;雨季汛...

仙游一户一策改造残疾人家庭 让生活有“爱”无“碍”

“现在,家里有了无障碍扶手、盲人语音电饭煲、坐便器等无障碍设施,基本可以生活自理了,连做饭都能轻松搞定。”近日,仙游县榜头镇桃源村的视障人士陈元藻高兴地说。 目前,仙游县持证残疾人有3.2万多人,其中重度视力或肢体残疾人就有8000多人。该县残联今年出台了《2023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实施方案》,具有仙游县户籍,持有效第三代残疾人证,且有家庭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