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先登记,然后再安排人员为您提供专业服务。”22日,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社会工作服务站,一名社工热情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这里是莆田首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也是省级示范点。目前,莆田已在全市54个乡镇(街道)设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了镇级社工站全覆盖。
按照“一年覆盖、两年规范、三年提升”总体工作思路,莆田市着眼于社会救助、为老养老、儿童关爱保护等民政重点领域,从组织架构、人才培养、资源链接等方面入手,逐步加强制度化管理、标准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全面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
上下联动
除了镇级社工站,莆田还设置了6个县区社会工作指导中心,由专业社工机构入驻运作。同时,莆田以政府购买督导服务的方式,组建首支社工站督导队伍,定期对县区指导中心和镇级社工站进行督导,帮助基层社工成长,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不少社工并非科班出身,再加上初来乍到,需要经验丰富的前辈扶上马,送一程。”俞玲敏介绍说。她是福建省启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也是莆田的一名督导社工。眼下,秀屿区社会工作指导中心由启福中心承接运作。
去年,俞玲敏以秀屿区东峤镇社工站为“试验田”,采取全程陪伴的督导模式,带领东峤镇社工举办夏令营活动。活动开始前,督导社工详细讲解流程,然后向东峤镇社工分配具体任务。活动过程中,东峤镇社工担当“主演”,而督导社工在旁协助。
目前,秀屿区的镇级社工站由厦门市翔安区人和社工服务中心统一运作。人和中心负责人杨淑梅认为,对新手社工来说,这种传帮带方法很见成效。刚入行不久的社工经过两三次训练之后,能够快速上手,在后续活动中应对自如,发挥大作用。
培育人才
据统计,莆田市现有54名镇级社工站站长、167名驻站社工。“社工站工作人员由具备一定经验的社工组成,包括持证社工、社会工作从业者、养老救助协理员等。”莆田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和社会事务科科长林海湖说。
刘云英是秀屿区东峤镇汀塘社区居民,婚后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平常只跟村里的两三名“宝妈”走得近。2020年末,在一名“宝妈”的邀请下,刘云英参加了村里的一场志愿活动,从此与社会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实早在2015年,我就接触过社会工作。当时,我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比较浅薄。后来,我得知启福社工机构要招人,就马上报名应聘,最终如愿以偿。”刘云英说,去年她通过了社工考试,从一名志愿者变成了一名持证社工。
为了鼓励社工成长,莆田市民政局推出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奖励措施,对取得证书的社工,按照三个等次,发放一次性奖金。在薪酬待遇方面,同样按照三个等次,对持证社工经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发放职业津贴。
精准服务
“经过前期的走访调查,初步掌握了残疾人的相关情况。”陈永珍是莆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社工团队花费大量时间,深入北岸经济开发区的各个镇、村,采集服务对象的详细信息,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北岸经济开发区与莆田市中心相距较远,而评残指定医院都在主城区,有些群众无法及时评残,享受不到相应的福利。“正在向有关单位申请,争取医生入户为群众评残。”陈永珍说,“社工团队人手有限,除了对接一些公共资源,还需社会力量的加入。”
与北岸经济开发区相比,仙游县地处山区,陆域面积大,人口数量多且分布范围广,对社会工作服务提出诸多挑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仙游县现有常住人口90多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接近20万人,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一个缩影。
“我们统一管理全县18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除社会救助外,把侧重点放在养老方向。”仙游县普济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吴志镇说,中心与仙游县8个社会团体保持联动,为服务对象提供相互匹配的公益资源,切实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