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湄洲岛后巷阶梯式人工湿地,“曲水”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湄洲日报记者 陈斌 摄
台海网12月6日讯 据莆田网报道 “市第1号河长令发出后,湄洲岛迅速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六清六化六方’攻坚行动,抓好幸福河湖示范点建设。”湄洲岛管委会主任、区河长林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湄洲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结合“攻坚两个月、奋战六十天”专项行动,制定31项措施,开展12个专项行动,实施6个重点工程项目,逐项明确挂钩领导、牵头单位、时间节点,挂图作战,推动市第1号河长令落地见效。
湄洲岛共有河道35条,其中区级河道2条,镇级河道9条;村级河道24条;有区级河长4名,镇级河长10名,河道专管员2名。
林锋表示,此次攻坚行动,将强化河湖长履职,加快幸福河湖建设,将湖石淉纪念林水系、后巷花田湖水系和宝澜街水脉打造为幸福河湖示范点。发展水岸经济,在水美乡村项目基础上,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管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将湄洲岛打造成全国海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示范样板。
绿树环绕,绿草茵茵,渠水回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笔下《兰亭序》记载的“曲水”诗意和“茂林”之境在湄洲岛后巷村再现。
“这是后巷阶梯式人工湿地。”湄洲岛农林水局局长、河长办主任林明希介绍,弯弯曲曲的水渠流淌的是山下污水处理厂抽上来的净化达标的尾水。水往东流,作为26.66多公顷花田湖农业灌溉用水。往西流,引到全省农村集镇环境整治提升样板村后巷村,以及下山村、港楼村,解决群众房前屋后种菜浇灌问题,为下山村96栋古民居景观造水。
山下,污水处理厂尾承蓄水池塘边,一座抽水泵房内的水泵及中水回用管道把中水抽至后巷阶梯式人工湿地及下肖人工湿地,分别注入后巷村池塘、湖石淉和及下山村古民居水系等地,同时中水回用管沿途设置智能开关和滴灌系统,对沿线绿化进行浇水灌溉。
四面环海的湄洲岛是极度缺水的海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约有4.6万常住人口,淡水要靠降水补给。据统计,岛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的61.5%;人均水资源量144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4.8%。针对这一特殊水情,湄洲岛节水优先,又统筹利用各类水源,把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相结合,特别是利用湄洲岛污水处理厂尾水,变废为宝,将可再生水循环利用,连通河塘湖渠,促进水体循环,实现一水多用、岛内循环、河内自净。
去年,湄洲岛纳入中央支持的2020-2021年实施的全国第一批55个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
“我们因河施策,以全岛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形成‘一轴、一心、三环、五脉’总体布置。”林明希解释,“一轴”即以贯穿全岛南北的生态补水管线为轴,利用污水厂中水为全岛15处河湖补水。预计年可循环利用中水约150万吨,占全年居民和企业用水总量的65%。“一心”即以湖石淉为中心,净水为核心,通过人工湿地、水下森林等措施,将水质提升至Ⅳ类水标准,水体清澈见底。“三环”即通过新增水泵、回水管道等措施,增加水动力,让中水和雨水在流动循环中不断净化。“五脉”就是将26条河和23个池塘集中连片推进,分为宝澜街、湖石淉、黄金沙滩、祖庙文旅、城镇宜居五条水脉,采取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防污控污、景观人文等措施,综合整治河道总长15.11公里。
目前,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已经完成,解决污水处理厂尾水直排问题,实现水资源合理再利用,水环境治理更加全面,水生态修复也更加科学,为打造宜居海岛提供重要支撑。
“六清六化六方”攻坚号角吹响后,湄洲岛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再提升,完成2公里污水管网建设,以及11个村庄厨房、阳台及院子洗涤废水收集管网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县级及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同时,抓紧二期工程的施工。
在项目现场,一座拱桥已经建成,工人们对外立面进行装饰,为人行道铺砖,安装桥梁护栏。桥下挖掘机在渠道清淤疏浚。“渠道拓展贯通后,今后排涝更为顺畅。”施工人员刘小豪介绍,目前工程已进入扫尾。
“项目解决河渠水源问题,并在建设中整治边坡,铺设草坪,架设人行桥,改善人居环境。”湄洲岛河长办副主任魏忠荣说,该项目完工后,人行慢道可从湖石淉通往红树林生态公园。
湖石淉是湄洲岛上唯一的天然淡水湖,湖石淉纪念林河道水体清澈见底,湖底水草如一片茂密的“水下森林”。魏忠荣说,湖底种植的是四季常绿矮化苦草,能改善水质。此外,还投放底栖动物等保护水体。为防止河道渗入铁锈水,在底部清淤回填种植土,在侧壁用混凝土对驳岸勾缝修复。
绕湖锻炼是村民高玉程每天必做的“功课”。在他眼中,家门口的湖石淉一天天变美,“水清岸绿天蓝,真没想到,环境变化这么大,每天都有很多游客”。
岛上的河湖长尽职尽责。在红树林生态公园,保洁员分布水、岸忙碌。湄洲镇镇长、河长宋国章说,湄洲岛作为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坐拥大自然馈赠的碧海蓝天。随着湄洲岛升级为5A级景区,更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湄洲岛把河湖、沟渠、沙滩都列入河湖长制管理。成立一支30人的专业河道保洁队,分成3组,分别对上山片、下山片的河湖、沙滩进行保洁。该镇还成立河长制妈祖义工队,加大巡河力度,做到一河一护,保持岸绿、水清、景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湄洲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以清新水域助力打造“朝圣岛、旅游岛、生态岛”,书写“保护好湄洲岛”精彩篇章。(湄洲日报记者 黄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