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28日讯 12月27日晚,“福见山海 共绘蓝图”第十八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荣誉揭晓主题晚会在福建宁德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的典型人物、模范团队与全国各地优秀电视工作者齐聚盛典,用光影的力量呈现乡村振兴征程中的鲜活故事,构筑成正在崛起的中国式现代化壮阔图景。
晚会现场,揭晓了年度最佳短视频、最佳小康题材专题节目、最佳传媒机构和网络平台、最佳小康电视栏目、最佳媒体人物、最佳小康题材剧集等6项荣誉。
致辞中,宁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永宁表示,宁德是一个有福气的地方。宁德的发展变迁,得益于“闽东之光”的感召,也离不开文化浸润、文艺赋能。近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视媒体,纷纷走进宁德,用光影记录乡村振兴征程中的鲜活故事,创作播出了一批优秀影视作品,很好地宣传推介了宁德。小康电视节目工程系列活动在宁德举办的4年来,一届比一届精彩,艺术精品推陈出新,以影像讴歌新时代,全景式、多维度呈现小康新生活、新风尚,每一届都是宁德人民“家门口”的文化艺术盛宴。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闫少非表示,小康电视节目工程系列活动自2007年创办以来,见证了一个个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时刻,推介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优良的精品力作。本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系列活动,共收到百余家单位报送的电视作品800余部。晚会揭晓从中推选出的一批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以小故事反映大变化、以小视角折射大时代的电视节目精品佳作,希望借此激励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继续深入挖掘小康新生活、新风尚,创作出更多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晚会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影像中的小康”“我们的小康家园”“七十五年 共绘蓝图”,邀请到多位优秀电视工作者与乡村振兴的奋斗者,讲述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幸福生活,展现媒体人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起点上的责任与担当,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展望未来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
“我们的价值还在,有一个观众就值得坚守。”吉林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刘安波在晚会上回忆了自己在《走进乡村》栏目20年的工作经历,从初入职场的挑战到与农民建立深厚关系,再到面对信息渠道变化时的迷茫和重新找到坚守栏目的意义。他在激荡的时代浪潮中坚守信念、坚持创新,成就了平凡中的伟大,一番质朴深情的讲述引得台下掌声不断。
晚会中,主持人对荣誉作品的主创人员和主人公进行了采访。《路通墨脱 十年巨变》的主人公卡车司机嘎玛平措和他的妻子加那,分享了家乡道路通畅后,时间节省和收入增加等给生活带来的显著积极影响;记者多吉仁青则谈到了墨脱县基础设施和人民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以及他作为记者在传播政策和促进乡村发展中的自豪感。
《云海谣》的主人公黄京描述了东西部协作下广南县医疗状况的显著改善,包括实现大病治疗本地化、提高民众对县级医院的信任度,以及三级医院数量的增加;作品编导宋佳琳则表达了记录政策变化和时代变迁的重要性,以及电视工作者在推广中国小康样板中的意义,话语中透露出对电视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主创人员和主人公的真挚分享,令台下观众听得入神,不少观众感同身受连连点头,掌声雷动。
秉持“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宁德的第三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许多新业态经营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屏南助农主播杨美丽骄傲地提到,屏南的菌菇通过助农直播打开了销路,销往了全国各地乃至海外。霞浦八十八号民宿业主郑贤仕介绍了他从欠债外出务工到成为民宿老板的转变,并表示他对家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宁德广播电视台援疆记者龚小玲与一批宁德籍援疆援藏干部也来到了晚会现场。作为宁德第一位参与东西部协作的新闻工作者,龚小玲回忆说,她见证了教育援疆激发边远牧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医疗援疆为病患带来希望,以及援疆政策如何改善受援地群众的生活。“每当拍摄这些题材的作品时,我总饱含热泪,心中感慨万千。”龚小玲表示,能够记录这些变化、参与国家战略,让她深感荣幸。同时也呼吁更多人通过报道援疆工作,参与乡村振兴。
此外,歌唱家殷秀梅、表演艺术家刘劲、丁柳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胡蝶、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持人刘栋栋等电视艺术家,都在主题晚会上做了精彩纷呈的展演。体现民俗风情的歌舞、传递时代强音的朗诵、唤起人文关怀的歌曲......共同构成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盛宴,激励广大电视人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乡村振兴的主题宣传,不断融合创新,推出精品。
本次第十八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宁德市委市政府主办。活动期间,还举办了“肩负新使命 放歌新时代”精品创作交流,通过优秀作品主创代表与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幸福影像样本,切实担负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及组织与会电视艺术工作者前往宁德开展调研,实地感受宁德乡村振兴的火热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