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子杰)近年来,古田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推进实施敖江流域山水工程,促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赢。
古田县鹤塘镇地处福建八大水系之一——敖江的源头,丘陵林地密布。自上世纪90年代起,当地依托丰富的花岗岩资源大力发展石材产业,粗放的开发利用方式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石材业成了鹤塘的“疥疮之患”。
废弃矿山治理前照片
山体裸露、植被损毁、水土流失……长期的、粗放的露天开采给鹤塘镇埋下了一个个隐患,每到暴雨来临时,可能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雨水冲刷废弃矿渣造成下游河道淤积、河流水体浑浊,严重威胁着当地水系生态环境及居民日常用水安全。
曾经的挖山开矿,鼓了腰包,却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如何还清“生态欠账”?近年来,古田县以实现地质安全和生态绿色为出发点,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景则景”原则,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资源化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机制,将废弃矿山复垦、建设休闲公园等措施运用到“自然恢复﹢工程治理﹢长效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有特色、可推广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几十年的“生态旧账”,解决起来并不容易,立足高位,系统推进项目实施是问题关键。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申报成功后,古田县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由矿山整治关联单位派员组成,形成县、镇两级联动管理,坚持党政同责,部门上下联动,有效推动修复治理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工作专班接受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从技术指导、资金保障等全方位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上下联动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鹤塘余深锦矿山治理后部分画面
生态兴则文明兴。矿山整治修复不是“一拆一关”了之,生态功能的恢复是修复的关键。“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转危为安’,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古田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一方面,采取削坡平整、废渣清理、修建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消能池等手段,消除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隐患,另一方面采取液压喷播草灌木籽、混种灌木、播撒草籽等方式,促进废弃矿山生态系统走向正向演替。
鹤塘余祥概矿山治理后部分画面
此外,在余小山矿山,古田县按照“矿景融合”的思路,采取清理堆渣场、河道综合整治、植被绿化、修建栈道、观光亭、广场步行道、矿山彩绘壁画以及景观苗木和矿坑区水生植物种植等,因地制宜打造矿山生态休闲公园,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此举既促进了矿山生态恢复,又将整治修复项目打造成“网红打卡地”,为周边村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去处,得到群众广泛赞誉。
余小山矿山治理后画面
从“复绿”到“生金”,矿山修复的已然结下硕果,如何让“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古田县给出了另一份答卷。
为解决废弃矿山裸露面积较大,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古田县采取“削坡减载+建排水系统+平整耕地+换填覆土+绿化”等工程措施,整合集中连片的采矿平台,高挖低填平整采矿平台,修建环形排水系统、换填耕植土、修建机耕道等,将平台治理达到耕地水平,并引导当地村民在治理后的耕地上种植蔬菜、甘蔗等,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增加了经济收入。
废弃矿山部分开采平台复垦图片
如今,废弃矿上重新披上“绿衣”,矿山变景区,矿坑变良田,古田县扛牢生态保护责任,全力推进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将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