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从“复绿”到“生金” 古田县全面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1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子杰)近年来,古田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推进实施敖江流域山水工程,促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赢。

古田县鹤塘镇地处福建八大水系之一——敖江的源头,丘陵林地密布。自上世纪90年代起,当地依托丰富的花岗岩资源大力发展石材产业,粗放的开发利用方式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石材业成了鹤塘的“疥疮之患”。

废弃矿山治理前照片

山体裸露、植被损毁、水土流失……长期的、粗放的露天开采给鹤塘镇埋下了一个个隐患,每到暴雨来临时,可能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雨水冲刷废弃矿渣造成下游河道淤积、河流水体浑浊,严重威胁着当地水系生态环境及居民日常用水安全。

曾经的挖山开矿,鼓了腰包,却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如何还清“生态欠账”?近年来,古田县以实现地质安全和生态绿色为出发点,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景则景”原则,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资源化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机制,将废弃矿山复垦、建设休闲公园等措施运用到“自然恢复﹢工程治理﹢长效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有特色、可推广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几十年的“生态旧账”,解决起来并不容易,立足高位,系统推进项目实施是问题关键。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申报成功后,古田县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由矿山整治关联单位派员组成,形成县、镇两级联动管理,坚持党政同责,部门上下联动,有效推动修复治理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工作专班接受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从技术指导、资金保障等全方位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上下联动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鹤塘余深锦矿山治理后部分画面

生态兴则文明兴。矿山整治修复不是“一拆一关”了之,生态功能的恢复是修复的关键。“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转危为安’,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古田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一方面,采取削坡平整、废渣清理、修建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消能池等手段,消除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隐患,另一方面采取液压喷播草灌木籽、混种灌木、播撒草籽等方式,促进废弃矿山生态系统走向正向演替。

鹤塘余祥概矿山治理后部分画面

此外,在余小山矿山,古田县按照“矿景融合”的思路,采取清理堆渣场、河道综合整治、植被绿化、修建栈道、观光亭、广场步行道、矿山彩绘壁画以及景观苗木和矿坑区水生植物种植等,因地制宜打造矿山生态休闲公园,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此举既促进了矿山生态恢复,又将整治修复项目打造成“网红打卡地”,为周边村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去处,得到群众广泛赞誉。

余小山矿山治理后画面

从“复绿”到“生金”,矿山修复的已然结下硕果,如何让“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古田县给出了另一份答卷。

为解决废弃矿山裸露面积较大,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古田县采取“削坡减载+建排水系统+平整耕地+换填覆土+绿化”等工程措施,整合集中连片的采矿平台,高挖低填平整采矿平台,修建环形排水系统、换填耕植土、修建机耕道等,将平台治理达到耕地水平,并引导当地村民在治理后的耕地上种植蔬菜、甘蔗等,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增加了经济收入。

废弃矿山部分开采平台复垦图片

如今,废弃矿上重新披上“绿衣”,矿山变景区,矿坑变良田,古田县扛牢生态保护责任,全力推进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将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相关新闻
推动美丽中部“绿色崛起”

  这里既分布着我国第一和第二大淡水湖,也有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既有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的省份,也有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重点地区……   新时代以来,生态禀赋各异的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中部六省,奔向共同目标——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

马銮湾生态修复三期集美北片区段一期项目建成

历经近四年建设,马銮湾生态修复三期集美北片区段一期工程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启用后它将成为一处集观光、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环湾生态公园。 集美北片区段一期工程位于马銮湾新城北片区陈井村地界,比邻双溪湿地公园,呈带状东西向分布,岸线总长2819米,总用地面积约18.6万平方米。现场记者看到,宽约60米的沿岸景观绿化带已落成,除了大片草坪和凤凰木、黄花风铃木、...

厦门马銮湾生态修复三期工程项目完工

历经4年高质量建设,厦门集美北片区马銮湾片区生态修复工程三期日前宣告完工,“海上花园”厦门再添一处宜人新景。 走进马銮湾,但见一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图景:海风吹来,温暖的阳光洒在崭新的步行绿道上,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上白鹭翩飞,怒放的三角梅灿烂如霞,娇艳的黄花...

厦门筼筜湖生态修复的实践及其启示

  厦门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与西海域紧密相连,因筼筜港被人工筑堤造地演变而来。历史上筼筜港海产丰富,港内入夜后渔火如繁星,清乾隆年间就有“筼筜渔火”之美誉。有文献记载,1938年,筼筜港面积约有9.01平方公里。   然而,20世纪70年代,一道1700米长的堤坝在港口西部建起,筼筜港彻底消失,变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的城市内湖——筼筜湖,失去了与海洋的...

厦门:“点海成金”背后的生态密码

厦门坚持生态优先,走出一条“以环境优化增长、以发展提升环境”的发展新路 “点海成金”背后的生态密码 厦门国际会议中心、环岛路一带滨海城市景观姜克红 摄 东南网2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廖丽萍 林丽明)海洋生产总值连年保持10%以上增长,累计完成海洋碳汇交易14万吨,占全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