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宁德周宁:特色农业产业结出“金秋硕果”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0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子杰 通讯员 李何颖)秋风起,栗子香。近日,在周宁纯池镇的禾溪村,锥栗的收获已经接近尾声,作为村里种植大户,70多岁的许章宋谈及今年的收成,满脸笑容:“今年家里种了近200亩的锥栗,成果很不错,收入能达到近10万元。”

70多岁的许章宋对今年收成非常满意 李何颖摄

小小的锥栗如今成为禾溪村的“摇钱树”,近年来,该村立足本土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森林天然绿色“粮仓”作用,着力构建多元化林业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发展锥栗产业。

客商来禾溪村收购锥栗 林子杰摄

禾溪村党支部书记许金彪介绍禾溪村的发展情况时提到:“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种植锥栗,我们村锥栗种植总面积达3000余亩,年产量60万斤,每年能为村庄带来约300多万元的收益,这大大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纯镇镇区航拍 魏孙亮摄

禾溪村锥栗产业的喜人成绩,只是纯池镇持续做好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纯池镇坚持农业“立”镇的发展定位,立足地域优势,持续做强做优中草药、高山水果、蜜薯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出高山晚熟葡萄、高山云雾茶、纯池小径笋、锥栗等四大特色万亩产业,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全镇茶园面积3.18万亩,年产量达1.3万吨,年产值约2.3亿元,高山晚熟葡萄总面积超1万亩,年产值约1.6亿元;纯池小径笋生长面积8.3万亩,年产值约2400万元;锥栗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值超6000万元……如今的纯池镇正以坚定的决心与实际的成效绘就着一副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的美好图景。

未来,纯池镇将持续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多方努力,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为农民幸福生活筑牢坚实根基。

相关新闻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碱嘎巴”变出“金疙瘩”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考察了旧城镇仙庄片区盐碱地麦田,实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碱嘎巴。”地处渤海之滨的沧州,土壤盐碱化程度高,有大片的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这句顺口溜,曾经是当地农业劳作的真实写照。 提起盐碱地(俗称“碱嘎巴地”),熟悉农业农村的人们或许...

泰宁草菇:种在“空调房”一年四季都能长

运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菇棚内,杨龙金在察看草菇长势。 三伏天里,暑气袭人。但在泰宁县的三明市运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菇棚内,温度适宜,空气里弥漫着阵阵菇香。 “草菇生长对环境和温度要求很高。”厂长杨龙金说,该栽培厂房采用的是新型爱尔兰智能温控大棚,棚内全智能温控,让草...

时政微观察丨如何搞好特色农业,总书记划重点

5月11日,在河北沧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黄骅市仙庄片区一片旱碱地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总书记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指出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总书记考察的旱碱麦...

第一观察|总书记强调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耕地、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这一次,总书记在河北沧州黄骅,走进旱碱地麦田,考察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一年多前,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期间,前往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走进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察看大豆、苜蓿、藜麦、绿...

山东惠民: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图】

9月23日,在惠民县姜楼镇诚至农牧专业合作社,村民在采摘北京菊(无人机照片)。   山东省惠民县近年来着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郭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