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宁德:念好“山海经” 阔步“振兴路”

www.taihainet.com 来源: 闽东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多年来,宁德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念好“山海经”,阔步“振兴路”,建设样板区,在党建引领、产业先行、以城带乡、文化赋能、生态宜居等方面持续发力,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迈出坚实步伐。

凝心聚力阔步“振兴路”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均匀地洒落在嵛山岛广袤的草甸上,阳光、草地、鲜花、游人共同绘成一幅绝美画卷。

嵛山岛位于福鼎市东南海域,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近年来,嵛山岛借势而为,充分挖掘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打造天湖景区、大使澳、阳光鼓、月亮湾、好望角、桃花谷、羊鼓尾等热门景点,有力带动渔旅、农旅、体旅、茶旅及旅游民宿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2023年,嵛山镇累计接待游客达27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5亿元。

“我们结合生态保护,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结合旅游发展,稳步推动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以党建引领东角等5个渔村特色产业发展,携手清华大学建立全国首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通过校地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嵛山镇党委副书记陈维新介绍。

“小时候,嵛山岛是一个闭塞的小海岛,很多孩子长大了就离开嵛山岛。如今的嵛山岛不仅吸引外乡投资者进岛兴业,也带动岛民返乡发展。”岛民欧阳丽娟说道。

乡村振兴离不开资源的开发,也离不开要素的聚集。为更好地带动乡村发展,我市坚持全市“一盘棋”,用好“经济大合唱”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不断把城市优质资源要素导入农村,筑牢乡村发展根基,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推动政策下沉。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2条措施”、支持少数民族乡村振兴“5条措施”、老区基点行政村乡村振兴“7条措施”、海岛振兴“9条措施”、防止返贫精准救助方案等政策,促进“老少边岛”协同发展。

推动资金下沉。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2023年我市投入各类乡村振兴专项资金47.5亿元。深化普惠金融试验区创建,完善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机制,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推动项目下沉。聚焦集体经济强村、产业富民、基础设施惠民,实施强村富民惠民“三个一批”项目4800多个。推动为民办实事、“十个十”民生工程等向乡村倾斜,让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享有更多获得感。

推动人才下沉。选派567名驻村第一书记、728名乡村振兴指导员、1500多名科技特派员、398名金融助理员、559名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形成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

同时,我市还坚持党建聚合力,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在市、县两级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机构,创新设立“五个振兴”工作专班,出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措施,深入实施“头雁引领”“加强县乡骨干力量”“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强村”等系列行动,全方位、多维度统筹政策、力量、资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2023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突破30%。成立片区党委(中心村党委)155个,打造福鼎白茶、古田食用菌等产业链联合体党委85个,185个村党组织开展跨县跨乡联建。

产业先行铺就“富民路”

今年,福鼎农业耕、种、管、收“科技范儿”十足,无人智慧农场、智慧育苗中心、智慧农田应用平台充分发挥作用。

走进福鼎市农垦智慧育苗中心,多台温控智能育秧苗床有序运转,一盘盘水稻秧苗在自动喷灌等设备照料下茁壮成长。“我们采用先进的水稻育秧系统、智能化精密播种系统,能够精准调整生产线的温、水、光、肥等生长条件,一次性可育20000盘作物种苗,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福鼎市农垦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由福鼎市翁江茶场、太姥山国有农场、农机公司整合组建,成立于2023年,旨在探索农垦、垦地资源整合融合、联合联营发展,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大局,承接农垦资源和农业农村发展项目。目前,该公司已打造店下镇万亩高标准省级示范美丽田园、船避山特色农业品种园,建成福鼎农垦粮食服务中心。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我市始终坚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的发展思路,聚焦“三产三新三链”融合发展,推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等强县富民工程。

突出融合发展,按照《宁德市“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深入开展优势农业提效专项行动,市县联手实施“一县一专项”项目,重点推进大黄鱼、红茶、白茶、食用菌、油茶、蔬菜等优势农业产业项目。

突出系统推进。全面实施“八个一”工程,持续增强宁德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发布全国首本《大黄鱼产业发展蓝皮书》、全国首本《中国银耳产业发展蓝皮书》及《福鼎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蓝皮书》《坦洋工夫及福安茶产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柘荣太子参产业发展蓝皮书》等,加快建设宁德海洋生命智能孵化中心、中国·古田食用菌文化博览中心、古田食用菌数字大脑、中国白茶博物馆等。

突出标准建设。加快推动农业载体标准化建设,统筹实施11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2个)、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20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14个)建设,2023年—2025年,每年安排资金1600万元支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耕耘山海间,走好振兴路。202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8.28亿元、增长4%,总量稳居全省第三、增幅位居全省第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9元、增长7.4%。

“生态+文旅”绘就“新图景”

盛夏时节,漫步于寿宁县犀溪镇西浦村,青山环抱、绿水相依,青砖黛瓦,古村悠悠。

西浦村紧邻犀溪镇主镇区,是全国生态文化村,也是中国传统古村落。近年来,西浦村围绕“状元故里,廊桥水乡”主题,将状元文化、廊桥文化、民俗文化、生态乡村建设融为一体,全力打造“廊桥文旅小镇”。2023年,西浦村累计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并带动周边村庄和景区实现总消费超过1300万元。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为此,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持续推动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等乡村“五个美丽”示范点,做足“山水”文章,努力绘就“山海浪漫+诗与远方”新画卷。截至2023年底,全市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基础版”村庄全覆盖,创建“标准版”村庄1330个、“提升版”村庄681个。

在屏南龙潭、四坪等古村落,一间间曾经破败不堪的古宅被改造成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书吧、咖啡屋、酒吧、民宿,令人流连忘返。

在霞浦东壁、古桶等村,村民充分挖掘山海资源优势,依山面海建起一间间风格各异的精品民宿,吸引各地摄影师、游客纷至沓来。

结合乡村产业振兴,我市全面打造沿滨海岸线、沿交通干线、重点景区周边等乡村旅游风景线,拓展金牌旅游村产品业态,加快“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蝶变。

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创建市级金牌旅游村112个,培育文化振兴示范村120个。

徜徉在闽东山海间,越来越多的古镇古村因地制宜谋发展,书写着“文化+生态+N”的新篇章,让高颜值“绿水青山”转化为高价值“金山银山”。(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相关新闻
福建宁德:创新平台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

乡村振兴已成为闽台融合发展的新载体。近年来,福建宁德市以深化闽台交流合作为契机,鼓励台湾青年建筑师和文创团队到当地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宁德累计引进27个台湾团队、86名台湾人才参与乡建乡创,为53个村庄项目提供“陪护式”服务。   宁德市屏南县屏城乡前汾溪村是福建首批省级传统村落。从高空俯瞰,依山临水的村庄,溪流绕村而过,村中三纵八横的古街巷...

“英雄帖”招来“天下客” ,宁德如何让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

立秋前后,闽东处处生机勃勃。 8月2日,屏南县第三批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出征,奔赴农村一线。 古田、福鼎等地也广发“招募令”,诚邀专家学者、致富能人、电商网红等优秀人才,回归欣欣向荣的乡村,担任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 2019年,宁德探索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2022年,在屏南县率先试点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一年后在全市全面推行。秉持“实用即人才”的理...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龙岩永定矿区乡镇的绿色“蝶变”:“黑煤山”成“花果山”

中新网龙岩8月10日电 题:龙岩永定矿区乡镇的绿色“蝶变”:“黑煤山”成“花果山”   剪花、裁切、包装……走进位于福建龙岩市永定区龙潭镇一处矿山修复点上的设施农业大棚内,只见一盆盆姹紫嫣红的蝴蝶兰,正等待着被送去装点千家万户。龙岩市万花园林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凡生说,...

闽北莒口村葡萄丰收 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园里有玫瑰香、美人指、巨峰、阳光玫瑰、夏黑、红提等十多个品种,今年迎来大丰收,也是我们家的小惊喜。”8月9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莒口村的葡萄种植基地,今年63岁的张凤荣面带笑容,照看着葡萄园里的果实。 张凤荣展示自己种的葡萄。黄杰敏摄   当下正是葡萄...

乡村振兴在行动|“活水”浇灌 老区“文体旅”融合释放新活力

  近年来,闽西革命老区持续引入资金“活水”,助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新华网 蒋巧玲 摄   运动场上“夏训”正酣、文创中心周周有“访客”、公共体育设施项目有序推进……在闽西革命老区龙岩市长汀县,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持续补齐“短板”,乡镇文体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