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7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叶雨欣)沉香袅袅,艾香四溢。在宁德蕉城渠滨路的诊室里,畲医药传人雷玉焱正在耐心询问患者的病情,身后药柜上,排列着一个个艾条罐子,贴着各式各样的药名,让人目不暇接。雷玉焱精通畲医药,技艺娴熟,百年祖传技艺——“雷神灸”秘制成的艾条,辅之雷神灸、痧症疗法,广受群众好评,甚至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登门求医问药。
耳濡目染 痴迷畲药文化
“我从小就感兴趣,没多大就跟着家里长辈上山采草药,他们看病的时候我坐在旁边听着”,雷玉焱的畲医药知识来自祖辈的口传心授,以及数十本泛黄的医药古籍,到她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畲族自称“山哈”,是分布在福建、浙江等省的少数民族,宁德是我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先民相信“满山无闲草,满眼皆良药”,他们采集草药,自研医术,各家都有独门药方,口传心授,代代相承。
治病救人 畲药守护健康
识草药、辨穴位、制艾条,作为非遗文化(畲族传统雷神灸)代表性传承人,雷玉焱潜心学习医术,治病救人。肩颈劳损、腹部绞痛、身寒体虚......口口相传中,大家知道了雷玉焱。
“我母亲的腿伤算是旧病了,本来走路就不太利索,最近还肿胀的厉害”,经人推荐,下党木工张师傅找到雷玉焱,说明母亲情况后,雷玉焱仔细观察病人的腿部情况,针对性地制药、开药。经过两次治疗后,张师傅反映母亲腿伤情况明显好转,在外旅游走了一两天都没什么问题。
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开展乡村义诊、畲族医药非遗进社区等公益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畲医畲药、雷神灸等有关知识,针对群众病痛处对症下“药”,如药酒捶打、针灸拔罐、刮痧祛湿、穴位推拿等,辅之独家配制的中草药,深受群众信赖,次次出诊都被围成一团。
守正创新 传承畲药薪火
畲族祖训“传内不传外”,畲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畲医的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传承渠道和载体的局限性决定了畲医传承的艰难性,为解决畲医传承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雷玉焱仔细筹谋,定下了“两步走”计划。
第一步,让畲药文化“活”起来。雷玉焱运用现代科技,对畲族药品、器具等进行改造升级。
将需要煎煮的散装药材制成膏状、丸状等药品,畲药泡酒萃取提炼成喷剂,化繁琐为轻巧,降低畲药用药的门槛,还提高了药品稳定性和可运输性,不仅全国各地的患者都能拿到、用上畲药,甚至漂洋过海传播到香港、台湾地区及澳洲、美国等国家。此外,在下党“闽东之光”非遗文化展陈馆和上金贝民族展示馆非遗体验中心,雷玉焱借助平台载体传播畲医药文化,展出畲医药品牌,免费授徒,悉心教导,这样一来,既为畲医药传承注入新鲜“血液”,也让当地人补充就业技能,通过“治病疗伤”来增加收入,同时补充下党、上金贝旅游资源,增设特色记忆点。
第二步,让非遗文化“动”起来。最近,雷玉焱正在为金蛇头非遗文化传习馆开馆做准备工作。“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很多非遗文化正逐渐消失,我以前就在想,假如将来有能力的话一定要保护非遗文化,那么多、那么好的宝贝,失传就太可惜了”,在雷玉焱规划下的非遗文化传习馆,不仅积极地让各非遗文化进行“梦幻联动”,还致力于让非遗文化和群众“亲密互动”。编彩带、锻银饰,品畲茶、唱山歌、绣香包......雷玉焱正积极创新非遗文化传承路径,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了解非遗文化。
作为非遗文化(畲族传统雷神灸)代表性传承人,雷玉焱从祖辈手中接过畲医传承,守正创新,顺应新时代,不断推动传承融合,展现出畲医药非遗逐渐活化的魅力;同时期待更多的畲族非遗项目能同她一起,肩并肩、手牵手,让畲族文化“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