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广开食源,践行大食物观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傍晚时分,福建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东安村。大黄鱼养殖户叶方淑走上渔排,抄起网兜,一捞一提,称重、打包、装车……叶方淑笑得灿烂,干得起劲。记者忙问:“捕大黄鱼,不用出远海了?”叶方淑回答:“现在养殖技术高,新鲜的大黄鱼一年四季都有!”

  过去,因过度捕捞,野生大黄鱼濒临绝迹。这些年,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渔民共同努力下,通过人工繁育鱼苗、改善养殖环境,既深化“养殖链”又拓展“加工链”,大黄鱼产业发展壮大,效益不断提高。一条条大黄鱼被端上百姓餐桌,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增添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从粗粮米面到肉蛋海鲜,从“菜篮子”到“果盘子”……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饮食结构变化,我们的食物供给越来越多元。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助于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丰富食物供给,要善于利用与整合资源。福建多山,人均耕地面积较小,但山、海、林等资源也是食物来源。食物供给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因地制宜在森林发展木本粮油、在江海稳定水产养殖、在山地种茶。如今在八闽大地,以宁德大黄鱼、古田食用菌、闽清橄榄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成为闪亮名片,产品产出丰富,产值持续攀高。践行大食物观,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就要保持开阔视野,想方设法突破农业自然资源约束,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提高食物供给能力,延展产业链条十分重要。发展产业经济,是兴粮之策、富农之道、惠民之举。把单一作物种植发展为产业,有助于多途径开发拓展食物资源和食物品种。古田是山区县,其独特的生态和气候条件适宜食用菌生长。从以小农户为主的产业,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基地建设,再到精深加工,古田的银耳已发展为鲜炖银耳羹、银耳露、银耳饼干等30多种产品。无论是粮食产品还是非粮食物,都离不开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面向未来,应当不断丰富食物呈现形态和供给方式,在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还应注重供给质量。对于食物,产出加工要保证安全,上桌食用要做到让人放心。从保护耕地,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福建把生态文明建设与食物产出地保护结合起来。比如,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同时,福建依托大数据,推动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将安全贯穿生产全链条。供给多元、品质过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的食物更加营养健康。

  “鱼、蛋、粗粮一样来一点儿,现在追求的是健康和营养搭配。”农贸市场内,年轻的小两口正在精挑细选,不一会儿,手上便提得满满当当。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广开食源,践行大食物观,努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我们就一定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支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为人民日报福建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5日 05 版)

相关新闻
“宁德大黄鱼”冠名列车首发!“国鱼”名片游向全国

台海网11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子杰 叶雨欣) “我宣布,‘宁德大黄鱼’列车组,发车!”11月25日,首列由“宁德大黄鱼”冠名的高铁列车从福州出发前往上海虹桥,成为对外推介“宁德大黄鱼”的流动金名片。 当天上午,以“山海宁德 黄鱼之都”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宁德)大黄...

鼓吹“云养殖”其实是骗局 提醒:老年人要警惕此类集资陷阱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云养殖”投资项目的旗号,宣称以线上认养的方式返还高额收益,以此“拉人头”吸收资金。对此,福建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醒,警惕此类集资陷阱。 不久前,省外警方破获一起非法集资案。经查,嫌犯李某虚报注册资金,成立农科公司,向周边群众鼓吹这个项目稳赚不赔,只要通过“云养殖”的方式,花70元让公司代养一只土鸡,...

第七届中国(宁德)大黄鱼文化节将于11月25日至26日在宁德举办

台海网11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叶雨欣)11月15日,宁德市召开第七届中国(宁德)大黄鱼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届大黄鱼文化节筹备情况。本届大黄鱼文化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夜捕启航大典、文化节开幕仪式、海洋渔业与文旅高质量发展论坛、品牌之旅、展示展销会、八闽...

“黄金鱼”畅游黄金周

29日19时许,海上生明月。连江县定海湾海域,距岸边约3公里处,一条条在深远海养殖平台畅游的大黄鱼,被渔民们装进网兜。待天破晓,金鳞密布的它们将准时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   中秋、国庆双节来临,连江县“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平台上的大黄鱼也迎来丰收季:总数量100多万条,总产量1000多吨。更令人惊喜的是,深远海养殖平台大黄鱼单位产量是传统养殖的5倍...

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落户莆田

“国能共享号”平台抵达莆田海域。 24日晚6点半左右,在3艘拖轮拖带及2艘警戒艇、1艘海巡艇的护航下,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平台历经约3个多小时的海上航程后,顺利从平潭金井码头抵达莆田南日岛海上风电场水域,在此“落户安家”。 “国能共享号”平台由龙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