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宁德龙潭村:文创兴村 残垣断壁中“抢救”回来的传统村落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青石板路,小桥流水,水车轮悠悠转动,熙攘的游客们忙着拍照留念,村尾的古老廊桥,守望着古村的潺潺流水。这里便是隐藏在福建宁德市南屏县熙岭乡青山绿水间的传统村落——龙潭村。

龙潭村景象。中国网记者吴佳潼 摄

龙潭村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台戏、一坛酒”独具特色。这里百年老宅散布,村落保存相对完整,房屋建筑风格层次丰富,古韵绵长。但由于人均耕地少,交通闭塞,村民只能外出务工,当古村邂逅“外出大潮”,原本1400多人的人口大村一度只有100多人留守,且多为老人和妇女,一座座老宅 残垣断壁、门庭冷落、藓痕斑驳,向世人诉说着沧桑和无奈。

“龙潭村原有120多栋明清建筑,明清老宅子虽然破旧,但韵味尤在。可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并不适于人们居住,继续保存又需要重金修缮,拆除重建又于心不忍,取舍之间,只能看着古民居被岁月慢慢侵蚀。”熙岭乡乡长杨林感慨,“随着人口流失,‘空心村’即将土地复垦,一座传统村落眼看就要彻底消失了,不免令人惋惜。”

就让传统村落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龙潭村并没有“顺其自然”,2017年5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龙潭村开始“拯救老屋”、复兴古村。

龙潭村90%古宅已空置荒芜,立足这些资源,龙潭村创新房屋流转模式,推出“老屋认租15年”规划,由村委与祖居户主签订15年期限房屋租赁合同,再将这些古宅出租给一些从事文创相关产业的外来“新村民”,“新村民”在15年内每年每平方米只收3块钱租金。老屋得以“新生”,“新村民”也以较小的代价可以在龙潭村长期定居、生活创业,感受乡村生活。这一举措,吸引了很多有乡村情怀、艺术情怀的年轻人。

一座座荒废的古宅被认领修缮后,既保存了村庄原有风貌,又发展起了新兴业态。截至2022年底,龙潭村常住人口已达千人,而且以青壮年人群为主。

年轻人多了,也将新的活力带进了龙潭村。龙潭村引入策划专家团队,对文化创意产业“龙潭”进行规划设计并制定建设修缮修建方案。同时,创新古村修缮模式,建立“‘新村民’出资、驻创艺术团队免费设计、村委会代为组织施工建设”的运作模式,按照“修旧如故”“一屋一特色”理念,让传统村落不失乡愁古韵又简约清新。

在传统村落的修缮改造中,村委会制定了基本原则,保留古宅夯土墙、黛瓦木构的传统风貌;屋内结合现代生活需要,打造书吧、工作室、咖啡屋、音乐厅等文创空间;利用当地工匠,激活乡村传统营造技艺。在古村修缮过程中,聘用当地木匠、泥瓦匠、石匠等为建设主体,当地工匠艺人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建设,采取传统工艺修复,恢复濒临失传的营造技艺。

屏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中国网记者栗卫斌 摄

传统村落修缮需要大量资金,为不浪费一分一毛,让成本投入最大化,龙潭村创新项目管理模式,试行“工料法”计算工程成本的管理模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通过系列创新,有效破解传统村落古建筑“保”与“用”的难题,“破木屋”变成了“黄金屋”。

一时的“成功”并非长久之计,可持续发展成为新课题。“人来了,要让他们不想离开,离开了还想再回来。为此,我们实施乡村提升改造、环境整治工程,加大文化服务供给,让乡村更为宜居宜业。”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孝镇介绍,龙潭村创办四平戏博物馆、龙潭酒博物馆,举办戏曲节、开酒节、丰收节等民俗活动,通过不断催生新的经济业态,让乡村成为创业和生活的乐园。

“文创兴村”让龙潭村再续活力,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和文艺青年入驻。截至目前,龙潭村现拥有各类艺术共享空间30多个,民宿床位300多张,新增企业经营主体12家。2022年,龙潭村共接待乡村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实现创收13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7600元增加到24800元,增长226.3%,村财政收入65.2万元。

从残垣断壁、“空心村”到如今的繁茂,龙潭村“政府政策指导、集体整租空宅、市场承租修缮、文创活化古村”的创新模式,实现了乡村历史文化基因与风貌在新时代的保护与传承,促进了乡村多元业态的发展,这种模式为其他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借鉴经验。

南屏县甘棠乡漈下村就是“受益人”之一。作为福建省第一个实行传统村落保护的乡村,政策的实施并不顺畅,“因当地有高山蔬菜和反季蔬菜,村民收入尚可,他们认为不需要‘保护’。”漈下村党支部书记甘南芳说,而随着龙潭村成功,漈下村村民意识到这是一条振兴发展之路。现如今,漈下村也加入到“文创兴村”的队伍中,村民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传统村落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展现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风貌。(记者 吴佳潼)

来源:中国网

相关新闻
守护湿地生态安全 福建宁德多措并举除治互花米草

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 林榕生 摄   中新网宁德2月17日电 “要坚持实事求是,清醒研判互花米草防治的问题,科学有序开展防治工作;汇聚各方力量,认真组织实施好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要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做好调查监测,强化后期管护,加强科技创新,力争到2025...

2023年福建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启动

据福建日报2月18日报道 17日,2023年福建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举行。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宣布活动启动并看望演职人员与现场服务志愿者。 此次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助力乡村...

暖阳照进山乡 ——2023年福建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侧记

据福建日报2月18日报道 2月17日,是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群众翘首以盼的“节日”——当天,2023年福建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该镇举行。 本次活动安排了文艺演出、现场服务、慰问困难群众和服务小分队下乡等项目,把戏台搭进基层,把技术送到田间,把健康送进农家。 上午7点半左右,尽管户外气温只有8℃,杉洋镇上却是热闹非凡,近3000名群众熙熙攘攘...

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在宁德召开

东南网2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王梦娴 闽东日报记者 陈映红)2月16日,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在宁德召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关志鸥出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主持,福建省副省长王金福致辞,自然资源部预警司副司长褚骏作情况介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司一级巡视员鲍达明解读有关文件,宁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永宁参加会议并介...

融合推进“六大保护” 福建宁德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4日,福建省宁德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落实福建省未保委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和宁德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意见,总结2022年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验做法,进一步部署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重点工作。 宁德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现场。吴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