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首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暨新时代海洋诗歌论坛开幕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林芹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1月24日讯 11月23日,首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暨新时代海洋诗歌论坛在福建霞浦开幕。全国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学者、闽东诗群代表诗人等,相聚在“诗歌海岸 蓝色霞浦”,共同续写新时代海洋诗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中共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李少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千年传承的海洋文化滋养下,霞浦诗歌因海而兴、因海成名。开幕式上,曾在《三国演义》《阿甘正传》等多部中外影视作品中用声音演绎经典角色的朗诵名家、著名配音演员徐涛,先后朗诵了“闽东诗群”代表诗人汤养宗、谢宜兴、刘伟雄、叶玉琳的代表诗作《伟大的蓝色》《海神后花园》《海滩》《福船》。

与大海、诗歌共处的日子,是诗的时光,也是蓝的时间。首届霞浦海洋诗会主题曲《蓝的时间》,由三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的著名作曲家章绍同作曲,刘翠婵作词,中共霞浦县委、霞浦县人民政府出品。开幕式上,主题曲演唱者、霞浦籍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孙砾为大家现场演绎了这首歌。

张彦指出,心怀大海,必有诗和远方。本次活动是福建文坛一件盛事,也是我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一次生动实践。中国海洋诗会永久性落户宁德霞浦,对更好地传播“闽东之光”、诗意讲好福建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诗歌创作点亮了前行灯塔。本次活动以海为题、以诗为媒,用多元表现形式,展现海洋文化魅力,为新时代海洋诗歌繁荣发展搭建了良好交流平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勇于创新创造,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梁伟新表示,诗意闽东是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诗和远方,闽东诗群已成为闽东之光的重要组成部分。生逢伟大时代,诗人不能缺位,诗歌不能缺席;真诚希望诗人们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用诗歌讲好宁德故事、福建故事、中国故事。

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也发来视频传达了对本届诗会和诗歌论坛的寄语和祝福。

本次开幕式,主办方还为诗人杨克、汤养宗、缪克构颁发了“首届中国·霞浦海洋诗歌成就奖”。 (王风清)

相关新闻
霞浦糊汤包:美食新宠 乡思故眷

有着百年历史,随着时代变迁,助推当地特色美食行业不断走向新高度 霞浦糊汤包:美食新宠 乡思故眷 兰月平端起刚出锅的包子,准备出售。 林明发在制作包子。 兰月平在煮糊汤。 霞浦一家糊汤包子店的员工在为网上外卖订单备货。 兰月平刚煮好的糊汤 市民小阮带着外地朋友到林明发店...

高空俯瞰!福建霞浦的海上秋收

当北国粮仓里满眼金黄 东南沿海的海岸线上 一幅别样的秋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日,在福建宁德霞浦县 渔民迎来丰盈的海上秋收 千百年来 当地人在与海洋相处中 收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通过高空俯瞰 一起来看碧浪清波里的秋收 卫星视角下的霞浦海岸 收割船穿行在紫菜养殖区 渔民撑...

霞光谱出致富曲

金秋时节,我省海洋养殖大县霞浦县海域上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每天的早晨和傍晚是渔民出海劳作、归港返家的繁忙时段,渔船在广阔的海洋牧场里穿行游弋,收获紫菜、生蚝等水产品,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大海渔耕图。图为清晨,渔船行驶在霞浦县三沙镇海上养殖区。(来源:福建日报 记...

福建霞浦海上“秋收”即景

在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海域,生蚝采收船在进行采收作业(10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2日清晨5时30分许,东方渐白,霞光微红,生蚝养殖大户谭星火带着四个船工登上生蚝采收船,从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石头鼻村海湾出发前往外海养殖场,收获今年最后一批生蚝...

福建霞浦生蚝采收忙

在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海域,生蚝采收船在进行采收作业(10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福建省霞浦县大力发展海上生蚝养殖产业,养殖面积从2020年的0.5万亩增长到2022年的6万亩。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在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海域,生蚝采收船在进行采收作业(10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