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霞浦糊汤包:美食新宠 乡思故眷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有着百年历史,随着时代变迁,助推当地特色美食行业不断走向新高度

霞浦糊汤包:美食新宠 乡思故眷

兰月平端起刚出锅的包子,准备出售。

林明发在制作包子。

兰月平在煮糊汤。

霞浦一家糊汤包子店的员工在为网上外卖订单备货。

兰月平刚煮好的糊汤

市民小阮带着外地朋友到林明发店里吃霞浦糊汤包。

在霞浦,糊汤、包子都是家喻户晓、口传心赞的地道美食,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标配早餐。在霞浦吃包子必配糊汤,久而久之,当地人就把这两种不同的美食简称为“糊汤包”。大凡有外地来客,东家总会带客人去尝尝霞浦糊汤包的美味。

近日的清晨4点多,笔者来到位于霞浦县城农贸市场东侧巷弄中段的林明发糊汤包店,只见林明发和他的妻子兰月平早早就忙开了。林明发忙着和面、称面、做包子,兰月平则把锅里的水烧开下料煮糊汤。他俩的这家糊汤包夫妻店,已经经营整整22个年头了。

“我上世纪80年代下岗后,和妻子一起经营饭店,几年后就关门了。之后,又做过其他生意,总是没什么收益。后来,尝试着开了这家小本经营的糊汤包子店,没想到生意这么好,就一直开到现在了。”今年63岁的林明发说起糊汤包店总是喜形于色。“每天清晨3点起床,在店里忙到上午10点左右才能收摊。平时,一天能卖出700多个包子、300多碗糊汤。要是遇上旅游旺季,每天的销量几乎都要翻倍。”林明发说。

“我从小就喜欢吃糊汤包,早上要是没吃糊汤包,这一天就像没吃早餐似的总挂念着。这家做的味道地道,今天一大早我特意带三位外地的朋友过来,让他们也尝尝我们霞浦的美味。”清晨5点多,市民小阮“率团”来到林明发店里,边吃边向笔者介绍她的情有独钟。

据悉,霞浦糊汤、包子有着百年历史。其中,尤以店铺“阿七糊汤”历史最长、名气最大。当然,霞浦东门头糊汤包子店、南门外王氏老包店也都有着二三十年的历史。这些老店和林明发一样,都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糊汤、包子,生意红火,收入颇丰。

霞浦的包子以肉包居多,而糊汤用料相对复杂——用米粉拌入淀粉,佐以虾仁、肉片、蛤干、干贝等,加入当地的特级鱼露。制作方法为:米粉用刀切成5厘米长段,葱头切碎炸成葱油,蛤干、干贝、虾仁用水泡发,瘦肉片加酱油、味精调味。锅里下1000克清水烧开,将米粉、蛤干、干贝丝、虾仁下锅调味,待米粉浮上汤面时,用地瓜粉勾芡,撒上少许葱花。而瘦肉片、卤小肠等则作为加料食用。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家里做早餐的人越来越少,早餐吃糊汤包美味又实惠,越来越受到霞浦当地人的喜爱。许多市民甚至通过网上外卖下单,霞浦县城的糊汤包店也从20多年前的两三家发展到了现在的20多家。糊汤包越发成为当地美食新宠,助推霞浦特色美食行业不断走向新高度。(来源:福建日报  通讯员 郑培銮 文/图)

相关新闻
厦门首次举办便当制作技术比赛,52名高手“现场过招”

台海网11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既要营养,又要美味;既要安全,还要好看,要做出一份好便当,还真是不容易。在厦门,便当制作技术哪家强?大厨们现场比试一下就知道!   11月13日下午,厦门市第二十八届职工技能竞赛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营养餐便当制作技术比...

高空俯瞰!福建霞浦的海上秋收

当北国粮仓里满眼金黄 东南沿海的海岸线上 一幅别样的秋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日,在福建宁德霞浦县 渔民迎来丰盈的海上秋收 千百年来 当地人在与海洋相处中 收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通过高空俯瞰 一起来看碧浪清波里的秋收 卫星视角下的霞浦海岸 收割船穿行在紫菜养殖区 渔民撑...

霞光谱出致富曲

金秋时节,我省海洋养殖大县霞浦县海域上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每天的早晨和傍晚是渔民出海劳作、归港返家的繁忙时段,渔船在广阔的海洋牧场里穿行游弋,收获紫菜、生蚝等水产品,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大海渔耕图。图为清晨,渔船行驶在霞浦县三沙镇海上养殖区。(来源:福建日报 记...

“水质风向标”化身“致富菜”【组图】

农户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右所镇松曲村海菜田内忙碌(10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   海菜花对生存环境的水质要求高,被视为“水质风向标”。在云南大理洱海,海菜花一度难觅踪迹。如今,随着水质逐渐恢复,海菜花不仅回到了洱海,还成为百姓增加收入的“致富菜”。海菜茎...

福建霞浦海上“秋收”即景

在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海域,生蚝采收船在进行采收作业(10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2日清晨5时30分许,东方渐白,霞光微红,生蚝养殖大户谭星火带着四个船工登上生蚝采收船,从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石头鼻村海湾出发前往外海养殖场,收获今年最后一批生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