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福建屏南:“河长制”绘就碧水清流新画卷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自开展“河长制”工作以来,福建宁德市屏南县的河流悄然发生变化,一幅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画卷呈现眼前。

  屏南县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屏南县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重点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书记联动抓、共同管机制,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效”转变。

  作为山区县的屏南,境内有主要河流2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条,总长576公里,水库57座。水环境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和民众生活幸福感。

  近年来,屏南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出台《屏南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按照“县管、乡聘、村用”方式,落实河道专管员人手,实现责任体系全覆盖;设立党政“双河长”和县乡两级“湖长”体系,将全县小微水体库(塘)全部纳入河湖长制体系,确保所有水域河湖长全覆盖,实现流域河道治理全域化、长效化。

 

  在屏南,大小河流旁都树立着一块“河长制”公示牌,详细标示着河流名称及简介、各级河长的姓名和任务、监督电话等内容,让民众一目了然。

  为了让每条河不仅有人管、还管得好,屏南县建立齐抓共管的督导机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县对乡镇绩效考核,并实行“四不两直”和督查督办制度,不定期开展抽查,还针对重点河段、问题点位开展“回头看”。

  “巡河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作为河道专管员,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河道专管员包章增每天都要通过巡河APP对村里的河道巡查1到2次,发现问题立即记录在案,并迅速解决,“村民们夸赞,自从有了河长,河水碧了,垃圾没了,心情畅了。”

  像包章增这样的人不在少数。165名河道专管员覆盖屏南县所有乡镇、村,他们夏日不畏酷暑、冬日不畏严寒,一直坚守在河道巡查的岗位上。

  不仅如此,屏南积极探索全民治水新模式,建立“河长+民间河长+河道警长+企业河长”的管理体系,构建起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官民同治、警刑衔接”的河长制工作网络,并对每条河流编制问题排查台账、形成“一河一档一策”,推进社会共治。

  当地官方表示,这一创新举措很快得到回报,化解信息迟缓和监管失灵问题,并且带动更多民众参与其中。今年上半年,屏南全县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046人次,协调解决涉水问题112个,开展各类宣传活动7次。

  如今,在“河长制”的推动下,屏南的河流湖泊回归原有的生态底色,重塑记忆中的美丽乡愁,绘就碧水清流新画卷。 (甘叶斌)

来源:中国新闻

相关新闻
集中展示莆田推行河长制成效 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记者昨从市河长办获悉,我市启动“全面推行河长制五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莆田推行河长制以来取得的成效,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浓厚氛围。   主题宣传活动内容包括征集幸福河湖宣传语、典型案例、优秀短视频、摄影作品以及评选突出贡献集体、个人和优秀河湖长、民间河长、基层河长办,设立“幸福河日”、河湖长制教育基地,通过...

屏南红曲黄酒:行觞千年笑醉翁

北墘村酒文化节现场 福建日报通讯员 甘叶斌 摄 台海网6月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屏南县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既是闽派黄酒的重要起源地,也是“中国红曲黄酒文化之乡”与“中国红曲黄酒文化传承基地”。2021年,屏南红曲黄酒酿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千百年...

认领“一亩田” 福建屏南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新机制

“开秧咯!”“一抛秧苗,社稷呈祥,政通人和;二抛秧苗,细作精耕,万亩根生;三抛秧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秧仪式在福建宁德市屏南县屏城乡前汾溪村举行。   当地50岁的农户郑振如告诉中新网记者,春夏农忙季节农民开始插秧,而第一天插秧也称为...

屏城“科特派” 做大“钱粮袋”

台海网5月5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连日来,在屏南县屏城乡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屏城科技特派团”团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农民传授农业知识。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把水稻种植与文创有机结合起来,让农民的“粮袋子”和“钱袋子”更鼓,走出一条“粮食生产+观光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屏城乡南湾村,百亩水稻长势...

福建屏南:做好“水”文章 让美丽乡村碧水长流

福建宁德市屏南县是革命老区县,福建26个重点苏区县之一,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被誉为“红旗不倒县”。自当地开展“河长制”工作以来,群众身边的河流悄然发生变化:污染的河清澈起来,断流的河欢奔起来,一幅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画卷呈现眼前。   河流成为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