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16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5月14日,记者从国网宁德供电公司获悉,去年,由市政府牵头,国网宁德供电公司联合宁德市环三售电有限公司探索建设海上渔排“风光储”多能互补工程,截至目前,试点机容量达到289.99千瓦,预计每年可消纳清洁能源28万千瓦时,通过电能替代可减少碳排放243.6吨,在有效提高海上养殖项目供电能力的同时,推动了养殖产业绿色升级。
在三都海域,部分渔排已实施“风光储”多能互补工程
去年6月,我省首个海上渔排风光储微电网示范项目在我市投运,先后陆续在蕉城区白基湾海域、霞浦县七星海域、霞浦县下浒海域、福安市下白石海域及福鼎市佳阳海域开展首批5个海上渔排“风、光、储、充、用”一体化试点,并结合电动船舶替代,推动清洁能源走进“海上田园”。
三都澳拥有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形成了上万亩养殖区。根据电力部门调研显示,约30%的近岸养殖户通过从岸边拉电缆进行供电,存在电缆投资及维护成本高、可靠性低和违规转供电加价和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约50%的养殖户使用“光伏+储能”的方式用电,使用的铅酸电池存在使用寿命短、体积大、输出功率小、安全隐患大、电池随意丢弃污染环境等问题;剩余20%的养殖户则为用柴油机发电或无电的情况。
立足我市全球领先的锂电新能源产业背景,以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电动宁德”建设为契机,一场海上能源的“绿色革命”在我市兴起。
“这个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数字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为一体的智慧化项目,可实时监测各能源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源网荷储优化协调控制、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和优化管控,实现海上渔排不间断供电。”微电网项目负责人陈思伟介绍。
“微电网让海上渔排用上了风电和光伏发电,用电功率从柴油发电机的10千瓦增加到了100千瓦,彻底不用担心用电问题。”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向国说。
微电网打通了储能技术难点,实现了“风光电”能源的转换,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自然环境对用电需求的影响。“我们可储电200千瓦时,够渔排用十几天,再也不怕断电了。”宋向国告诉记者,“渔排上生活办公用电部分,一年用电大概需要4000至5000千瓦时,富余出来的5万多千瓦时可以供给生产用电。我们专门订制的电动搅料机正在加工生产,下个月投用后,生产成本将比使用燃油机下降60%以上。”(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雷美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