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福建渔排用上“黑科技”绿色能源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5月12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报道     “微电网让我们海上渔排用上了风电和光伏发电,用电功率从柴油发电机的10千瓦增加到了100千瓦,彻底不用担心用电问题啦!”5月10日,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向国说。

宁德三都澳是中国1.84万公里黄金海岸线的中点,拥有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形成了上万亩养殖区。一个个新型的环保塑胶深海大网箱,将宽阔的海面复制成田园。

小雨淅淅沥沥,在地处三都澳白基湾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福建省首个海上渔排风光储微电网示范项目去年6月在此正式投运。

全省首个漂浮式光伏电站

海上渔排,如何用上环保时尚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

“这个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数字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为一体的智慧化项目,可实现海上渔排不间断供电。”项目负责人陈思伟向我们介绍此项“黑科技”时表示。

只见渔排上有两种风力发电机,其中5台垂直轴的发电机正随着微风缓缓转动,1台有着长长叶片的水平轴风机因风小而静止不动。海面上还布置了全省首个漂浮式光伏电站,由8列共128块光伏发电板组成。“加上渔排会议室的屋顶电站,光伏平均每天可发165千瓦时,风机每天可发近5度电。多出来的电,则存储起来,雨天或无风也有电。”陈思伟说。

垂直轴风电机

配置的两台集可再生能源接入、能量存储、电动船舶充电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储能设备,采用的是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电池容量合计225.6千瓦时。渔排左右两边还各布置了一套7千瓦的电动船舶充电设备。

据悉,系统投运以来,运行稳定,光伏累计发电2560千瓦时,风机累计发电200千瓦时,储能系统累计充电1760千瓦时、放电1580千瓦时,渔排累计用电量2580千瓦时,实现了海上渔排不间断供电。

“有了微电网,没太阳,有风也能发电。今天下雨,风机也没怎么转,但能储200度电的大‘充电宝’,够我们用十几二十天的,也不怕断电。”宋向国告诉记者,“渔排上,生活办公用电一年大概需要4000至5000度,富余出来的5万多度电,可以解决生产用电。我们专门订制的电动搅料机正在加工生产,下个月投用后,生产成本将比使用燃油机下降60%以上。”

从柴油发电到绿色能源

宁德市共有养殖户近5万户,渔业养殖网箱约120万口。当地电力部门调研显示,约30%的近岸养殖户通过从岸边拉电缆方式进行供电,存在电缆投资及维护成本高、可靠性低和违规转供电加价和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约50%的养殖户使用“光伏+储能”的方式用电,使用的铅酸电池存在使用寿命短、体积大、输出功率小、安全隐患大、电池随意丢弃污染环境等问题;剩余20%的养殖户则为柴油机发电或无电的情况。

此外,海上渔排的非标辅助渔船、饵料搅拌机大多以柴油机作为动力,不但运营成本高,噪音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针对海上养殖电力紧缺且供应不便,而海上风、光等资源丰富的状况,去年,宁德市政府牵头,国网宁德供电公司联合宁德市环三售电有限公司探索建设海上渔排“风光储”多能互补工程,并陆续在蕉城白基湾海域、霞浦七星海域、霞浦下浒海域、福安下白石海域及福鼎佳阳海域开展首批5个海上渔排“风、光、储、充、用”一体化试点,并结合电动船舶替代,推动清洁能源走进“海上田园”。

试点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289.99千瓦,预计每年可消纳清洁能源28万千瓦时,通过电能替代可减少碳排放约243.6吨,在有效提高海上养殖项目的供电能力的同时,推动了养殖产业绿色低碳升级。(记者 王永珍 通讯员 林丽平 雷美容 文/图)

相关新闻
福建泉州:海参收获忙

海参丰收,工人展示出笼的海参。 林弘梫 摄 工人们在出笼、收集海参。 林弘梫 摄 工人们在冲洗出笼、收集到的海参。 林弘梫 摄 工人们在渔排上忙着出笼海参。 林弘梫 摄 海参丰收,工人们在渔排上忙碌着。 林弘梫 摄   4月5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惠屿海域的海参养...

外国运动员拍摄超酷冬奥村:"黑科技"缆车、冰墩墩枕头细节拉满

北京冬奥会即将闭幕,不少外国选手在比赛之余,也用心享受北京之旅,点赞冬奥村体贴周到的赛事筹备以及高质量的比赛场地。来自厄里特利亚国家队的埃米利奥·菲卡乔(Emilio Ficaccio)就化身冬奥村“安利”小能手,拍摄多条短视频介绍“冬奥村到底有多酷”。 埃米利奥·菲卡乔11日...

5秒消杀!这台福建“黑科技”是北京冬奥上的“全国唯一”

台海网2月16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2月10日,在北京冬奥村物流仓库内,国内首款冷链病毒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正在对进入冬奥村内的行李、运动器械等进行消杀。这是全国唯一获准在北京冬奥会使用的大型表面消杀设备,标志着该设备已具备保障当今世界最高水平体育赛事的能力。 该项目由福州大学付贤智院士团队和福夏科技陈健博士团队共同研发。15日,福建福夏科技有限责任...

奏响“冰与火之歌”——北京冬奥会赛事外观察

当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再次跨越万水千山,奏响冰与雪的协奏曲,时隔14年,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科技新火,文明之光,冰雪舞动,更生动地诠释并呈现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新内涵。   奥运梦交织中国梦。冬奥会不仅是一场竞技...

"子弹时间""零重力模式""机器人调酒大师"……嘿!别忘了比赛!

0.016秒!这是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上中国队快过意大利队的时间!让人好奇的是,这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在“速度更快”的北京冬奥赛场上,让世界惊叹的,不仅仅是勇于超越自己的运动员,还有前所未见的“黑科技”! 被准确记录的“子弹时间”、卧室里的“零重力模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