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屏城“科特派” 做大“钱粮袋”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5月5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连日来,在屏南县屏城乡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屏城科技特派团”团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农民传授农业知识。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把水稻种植与文创有机结合起来,让农民的“粮袋子”和“钱袋子”更鼓,走出一条“粮食生产+观光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屏城乡南湾村,百亩水稻长势喜人,而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屏城乡位于屏南县西北部,以山区丘陵地貌为主,平均海拔732米,拥有耕地2万亩,土地肥沃,然而,过去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耕地撂荒严重。

“特殊地理环境,造成屏城乡撂荒地小而分散,我们探索把撂荒耕地集中流转给村委会,由村委会引进有意愿的企业、合作社进行集中连片开发经营。”屏城科技特派团团员张宜锋说。屏城科技特派团和村干部一起,将分散荒废耕地集中流转到村委会管理经营,并引入屏南县一糯千金农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开发,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更好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在前汾溪村设立村级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在屏城科技特派团的倡导下,前汾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广,结合电商平台开展“认筹农田共享收成,前汾溪一亩田虚位待耕”的社会认筹活动。由屏城科技特派团、前汾溪村党支部、村委会、汾溪农场向认筹人提供“生态水稻认筹种植承诺书”。

屏城科技特派团认筹活动于2022年3月11日开始,在短短不到两周时间,前汾溪村上百亩虚位待耕的水稻田便筹满。

走进厦地村,在生态水稻种植基础上,全国第一家乡村书店——先锋厦地水田书店和厦地乡村民宿地建设落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为厦地村的发展注入新的业态。

模式提高生产效率,科技提升生产效益。“现在农村耕地的抛荒,关键在于水稻种植收益较低,只有水稻收成后能够把空档期利用上,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科技特派员张传华说。

经过屏城科技特派团团员张传华。张宜锋的探索,在上凤溪村种植球盖菇50亩试验成功,球盖菇的生产周期正是水稻收成后开始种植,球盖菇收成后可种植水稻,同时,球盖菇收成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且球盖菇产量高,每亩田可产鲜菇5000多斤。下一步,将扩大水稻与球盖菇循环种植的试点工作。(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相关新闻
福建屏南:做好“水”文章 让美丽乡村碧水长流

福建宁德市屏南县是革命老区县,福建26个重点苏区县之一,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被誉为“红旗不倒县”。自当地开展“河长制”工作以来,群众身边的河流悄然发生变化:污染的河清澈起来,断流的河欢奔起来,一幅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画卷呈现眼前。   河流成为风景...

建瓯:科特派点燃乡村振兴“智慧引擎”

台海网4月13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10日,走进位于建瓯市东峰镇坤口村的陶然生态园,清泉蜿蜒、满眼青翠,一派生机盎然。传统农田“摇身一变”,成了集绿色农业、休闲旅游、立体养殖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这里不仅是种植园,还是一个休闲农庄,前不久获得了省星创天地认定,这多亏了省级科技特派员、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舒良荣的帮助。”生态园负责人陈道慧...

首个全国骨干科特派培训基地落地南平

台海网3月22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三月茶香远,青绿引客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总结、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广大科技特派员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2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一周年之际,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福建省科技厅和南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合作...

屏南:田野日日新 荒地变良田

台海网3月17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报道 一朝春醒,万物清明。连日来,屏南县长桥镇柏源村一畦畦错落梯田上,村民们正荷锄作业,翻整地块,引水溶田,为插秧做准备。 “这里曾是一片撂荒地,由于柏源村地处偏远,村民种粮食常常歉收,导致村民大量外出务工,田撂了荒,慢慢成了一片芦苇荡。”屏南县长桥镇人大主席张太守说,如今,这片地被认领了500亩,曾经...

“科特派”有了新挑战

在脱贫攻坚中曾经发挥重要力量的“科特派”们,如今迎来乡村振兴的新挑战。   “科特派”是科技特派员的简称。1999年2月,福建南平选派225名首批科技特派员到乡村开展科技服务,这成为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端。 资料图:航拍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九龙山乡后元村冷水田超级稻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