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鱼拓:传承千年的技艺 让尺幅“游”出大黄鱼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用盐水细细洗去大黄鱼表面黏液、固定鱼体、调配颜料、涂色、拓印……“90后”鱼拓师陈丹丹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不多时,一条色彩斑斓的大黄鱼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鱼拓,对如今的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但早在宋朝,文人墨客在垂钓之余用墨汁或颜料将所钓之鱼拓印到纸上,用来记录实际尺寸并保留纪念,被称为“鱼折”或“胜负图”,通过千年传承和发展,改名为“鱼拓”。鱼拓画不仅可以记录和展示不同种类鱼的身长、形状、颜色等体表特征,还可以结合诗书画印成为艺术品。

  2016年,陈丹丹拜师学习鱼拓技艺。“刚开始还以为鱼拓很容易,用颜料一抹一涂一拓就行了,但实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陈丹丹说,鱼拓看起来易学,但要做好绝非易事,例如在拓印过程中,最难把握的是鱼体的干湿程度,太湿,拓印时无法清晰展现鱼鳞的层次,太干则鳞片无法表达出来,鱼体本身丰富的色彩也不能呈现出最佳效果。

  通过多年学习和摸索,陈丹丹的鱼拓技艺不断精进。同时,她结合家乡宁德的地域特色,潜心钻研大黄鱼鱼拓。

  “大黄鱼的鳞片又小又细,在处理水分和上色的手法上都比较讲究,不像别的雕类鱼鳞片粗大易于拓印。”陈丹丹说,大黄鱼拓印时容易出现鳞片脱落或上色不均匀的情况,因此对大黄鱼的挑选也是极其苛刻,尽量选择条形好的新鲜大黄鱼,但好鱼可遇不可求,这些都是对鱼拓师的又一重考验。

  2022年,宁德市提出实施“国鱼计划”,推动大黄鱼等海洋水产从种苗、养殖到加工、品牌、市场的全链条提升。听闻消息,陈丹丹便有了借助大黄鱼文化弘扬鱼拓技艺的想法。目前,她正积极将大黄鱼鱼拓技艺申报为蕉城区非遗项目。她说:“鱼拓是我国渔文化的瑰宝,宁德又是大黄鱼之乡,希望两者能够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孵化出更好的产业和作品。”(刘丰 张文奎)

  要想拓“活”一条鱼,就要下足苦功夫。新华网发(张文奎 摄)

  给大黄鱼上颜料。新华网发(张文奎 摄)

  附纸。新华网发(张文奎 摄)

  陈丹丹希望借助大黄鱼文化弘扬鱼拓技艺。新华网发(张文奎 摄)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互联网+”让大黄鱼“飞”入千家万户

“疫情期间海鲜类产品销量有所减少,通过直播带货等活动,今年春节期间销售额有所回暖。”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兴记5日对记者说。   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于互联网销售的浪潮中,享有“国鱼”美誉的大黄鱼,也搭车“飞”入千家万户。...

依靠创新 让大黄鱼鱼跃闽东

  讲述人:福建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 刘家富 这几天,看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开拓创新”总结为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我百感交集,觉得真是讲到了我们基层科技工作者的心坎上。   我从1985年开始从事大黄鱼的科学研究与产业研发。现在,大黄鱼已经成了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和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也成了振兴闽东经济的支柱产业。回想起来...

连江放流27万尾大黄鱼

连江企业放流大黄鱼。   台海网11月7日讯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 记者6日获悉,国能(连江)港电有限公司近日在罗源湾海域开展了2021年度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放流大黄鱼等鱼苗27万余尾。   据悉,该企业近年来放流大黄鱼和真鲷共计561万尾,其中大黄鱼达525万尾。据了解,我省大黄...

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技术委员会在宁德成立

台海网5月17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5月16日,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技术委员会在我市成立,并召开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刘少军,集美大学党委书记沈灿煌,市长梁伟新、副市长黄国璋等出席会议。 黄国璋在会上致辞,对技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宁德是中国大黄鱼之都,宁德的大黄鱼产业发展曾经受到习近平总书...

福建90后大学生返乡养起“吃海参的大黄鱼”

“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办学理念。 2021年3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江学院考察调研。作为代表,毕业生叶周敏获得了和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介绍他与学校联合研究的大黄鱼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