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互联网+”让大黄鱼“飞”入千家万户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疫情期间海鲜类产品销量有所减少,通过直播带货等活动,今年春节期间销售额有所回暖。”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兴记5日对记者说。

  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于互联网销售的浪潮中,享有“国鱼”美誉的大黄鱼,也搭车“飞”入千家万户。

资料图:渔排上的工作人员正在打捞大黄鱼。 王东明 摄

  冰鲜、冷冻、糟香……在“滴水购”公益电商平台上,可见多种规格、口味的大黄鱼产品。下单之后,福建宁德市内次日即可到达,足不出户便能尝到宁德大黄鱼的鲜美滋味。

  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大黄鱼养殖企业,产品内销国内各大城市,外销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林兴记说,宁德大黄鱼发展前景良好,互联网销售现在是趋势,将加强互联网销售方面的渠道和力度。

  位于福建东北部沿海的宁德市,被誉为“中国大黄鱼之都”,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沿海岸线从北到南有20多个港湾,拥有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

资料图:渔排上的工作人员正在打捞大黄鱼。 王东明 摄

  三都澳官井洋,是中国唯一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至今,这里还流传着“官井洋,半年粮,黄瓜叫,渔民笑“的古歌谣。

  然而,20世纪70年代因滥捕,大黄鱼资源几近枯竭。80年代中期以来,以刘家富为代表的宁德市水产科技工作者,历经15年时间研究,突破了大黄鱼人工育苗与养殖关键技术。90年代末形成产业规模,并向沿海县市及浙江、广东等地辐射,濒临枯竭的大黄鱼重新回到百姓餐桌。

  大黄鱼研究专家刘家富表示,不但要养,而且还要把它开发成宁德支柱产业,带动多行业发展,在振兴宁德经济方面作出努力。

  历经30多年的发展,2020年宁德大黄鱼养殖年产量达17.8万吨(占全国80%以上),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成为沿海民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资料图:工作人员正在打捞大黄鱼。 王东明 摄

  过度的发展,曾一度让三都澳海上养殖陷入“无证、无序、无度”的状态,破旧的木板、白色泡沫浮球和饮料瓶四处飘散,破坏生态环境,危害海上交通安全。

  2018年7月以来,宁德将三都澳海域划分为可养区、限养区、禁养区,按照“全面清、规范养、依规管”的思路,组织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行动,走出了一条科学用海、依法用海、多方共赢的改革之路。

  在自家新承包的海域上,三都镇礁头村养殖户陈由森笑着说:“村里公开抽签,我竞得10亩的养殖海域,投入7万多元下水养殖,10个月就回了本。”

  如今,在三都澳海面上,碧波荡漾,蓝色浮球随波起伏,彩色新型塑胶渔排连成片……“海上田园”的美丽风光焕发出勃勃生机。(吴允杰)

来源:中国新闻

相关新闻
福鼎:搭建新平台破解用工难

台海网1月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5日,福鼎市企业用工服务平台“一码引工,人策匹配”模块全新上线。 “这种模式可切实化解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福鼎市劳动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温良介绍,“一码引工”有两种形式,一是企业用户可以在平台与入驻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起用工合作,平台自动生成“岗位推荐二维码”后,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发布招...

全市首个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落户仙游

台海网12月22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近日,省绿委办命名11个省“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仙游客山妈祖公园榜上有名,成为莆田市首个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是运用互联网等技术,为适龄公民履行法定植树义务,提供线上(互联网)线下(义务植树基地)结合的志愿服务类、造林绿化类、认种认养类、抚育管护类、捐资捐物类等...

漳州通过“互联网+” 百日帮百名烈士找到“家”

台海网12月18日讯 据漳州新闻网报道 “大哥,我来看你了!我带着侄女们一起来看你了……”近日,年过八旬的安徽省五河县烈属王徽利特别感动,因为他终于找到哥哥王徽鼎的长眠之地——东山战斗烈士陵园。   记者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自今年9月份开展“互联网+”为烈士寻亲以来,漳州百日帮百名烈士寻找到亲人,成为目前全省开展的“为烈士寻亲”活动中寻亲数最...

平和启动建设智慧社区服务

台海网12月12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报道 近日,笔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平和县小溪镇新东标杆社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由县民政局建设推出的全县首个互联网+智慧社区服务,为探索信息时代下社区与居民零距离服务新模式。 据悉,该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推出的“手机+触摸屏”同步上网上线上墙服务模式,居民在微信平台上便可以实现个性化一键式呼叫服务、导航服务...

漳州:常态化“互联网+”寻亲 让更多的英烈“回家”

台海网11月1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真的没想到,66年过去了,还能找到我叔叔的安葬地!等疫情好转时,一定去东山战斗烈士陵园看看,谢谢你们。”日前,当记者联系上四川达州市达川区渡市镇的赵本建时,他说66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寻找叔叔(赵传积烈士)的脚步,现在终于从漳州传来好消息了。漳州市建立常态化“互联网+”寻亲机制,让更多的英烈“回家”。 2020年9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