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生态为底 文化铸魂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村民整理畲族文物 (霞浦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半月里畲寨 (霞浦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台海网12月28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山环水绕、静谧安逸,身着畲族服饰的少女穿梭巷道,耳畔传来的畲歌悠扬动听,不时有游客驻足拍摄留念,记录美丽瞬间……这个至今已有300多年,保留着独特的畲族古建筑风貌、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丰富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庄,2019年吸引了世界各地近15万人次来此拍摄旅游,它就是半月里村。

半月里村,曾名“半路里”,位于霞浦县溪南镇东北部,是畲族聚居的村庄。半月里村地处山区,基础设施条件差,过去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半月里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发挥畲族文化优势,推进文化保护、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明星村。先后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中畲族小说歌和畲族婚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9年,被列为省级对台交流基地和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坚持规划先行引领村庄发展

“过去村民不懂得保护古村,一些人拆掉古民居建新房,还有些人想烧了没用的旧物。”半月里村畲族文化博物馆馆长雷其松心疼地说道,每当看到祖辈留下来的“遗产”遭到破坏,他都觉得痛心不已。

1989年起,雷其松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收集歌谱、畲服、瓷器、古籍、木雕等各式各样的畲族物件,走上了保护畲族文物及弘扬传播畲族文化的道路。2007年,在省民宗部门的资助下,雷其松把自家祖厝拆去一半,建起了博物馆。如今,这个占地400平方米的畲族民间博物馆已经收藏了近1600多件畲族物件,记载了村落从起源至今的发展故事。

博物馆让畲族文化遗产有了安全的“家”,也让这个深山小村更有了文化味。纷至沓来的中外游客也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激发了大家保护畲族文化的热情。

如何让古村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形成“保护—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

几番讨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里达成共识,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挖掘、整合畲族文化资源,以文促旅,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

由此,村里一方面广泛宣传畲族文化,加强村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半月里村立足特色,在村庄的保护发展上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按照“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的要求,将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委托专业的规划单位,完成了《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充分挖掘和保护该村历史遗迹、文化遗存、传统民俗,对村内古建筑进行仿古修复,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

同时,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宜居环境。2008年以来,半月里村干群连心合力,传递畲村振兴“接力棒”,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资源挖掘、旅游品牌建设等方面,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逐步完成景区环境的整体规划与提升,完善村落“五通”建设、入村古官道、村口广场整修和文物保护馆的修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融合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为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半月里村立足畲村实际,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深入挖掘畲文化中潜藏的“真金白银”,通过建立村集体企业,与摄影产业,旅行社对接等方式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2014年10月,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畲族文化,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半月里村成立霞浦县半月里民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包括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83户村民集体入股。公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利润,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公司的大部分利润用于村畲族文物、文化的保护和服务宣传,另一部分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高村民收入。村里优先推荐贫困户到民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工,以当摄影模特、群众演员和销售畲族工艺品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2017年,半月里村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该村支书雷国胜说,“2019年3月起,我们对8栋古民居进一步修缮、提升,目前修缮工作已进入尾声。”

此外,村集体创办的专业合作社也大力引导、组织村民以“绿色”“原生态”方式种茶种果、养殖家禽家畜,并以集体名义开办畲家土菜馆。村民雷向严曾是贫困户,他家擅长制作乌米饭、糍粑,原只是偶尔当作待客点心。村里文化旅游摄影产业发展起来了,仅是依靠向土菜馆、游客出售乌米饭、糍粑等畲家特色食品,2019年雷向严一家就收入6万多元。

“半月里民俗文化公司还与旅行社签约,以线下或线上APP的形式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游客到半月里村一日游。通过民俗表演、篝火晚会等具有畲族特色的活动,让游客体验畲族村民的日常生活。”雷国胜介绍,8月3日,2020“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宁德慰问演出摄制组来到半月里村,为半月里村的畲族文化发展增添了浓厚一笔。

如今的半月里,山环水绕、钟灵毓秀,状如弯月的弥勒山环抱着一片畲族风情房屋,青砖黛瓦在山林掩映间透出古韵,实现了从穷山村到美丽畲寨的蜕变,凭着浓郁的畲族风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李巧鸿)

相关新闻
福安“一书一馆”文化工程竣工

台海网12月28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25日,福安市罗江街道举办了《大留村志》的首发仪式和大留乡村记忆馆的开馆仪式,标志着罗江街道“一书一馆”文化工程全面竣工。 大留村是我省首批“千年古村落”之一,为更好挖掘历史,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福安市去年启动了“一书一馆”文化工程项目,其中,大留乡村记忆馆分为千年古村、文物古迹、地灵人杰、今日大留四个部分...

周宁:引金融“活水”促乡村振兴

台海网12月27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12月23日,周宁县浦源镇溪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收到省农发行200万元授信中的12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郑怡馨立刻召集村干部,商议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有关事宜。 “溪坪村是全县第一批产业振兴重点扶持试点村,也是金融助力示范村。为加快推进产业振兴,我们早早地制定计划,准备发展花卉产业,同时种植蔬菜、猕猴桃、茶叶等,...

南安码头南冬村:小乡村也有“口袋公园”

南冬村一角 南冬村 供图 台海网12月27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口袋公园”本是城市里的亮点工程,南安市码头镇南冬村巧借力、善引导、真构思,下好“绣花”功夫,在百姓家门口建设推广“口袋公园”,成为村民体验自然、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使传统村落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南冬村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南安市“和谐村”作为总抓手,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习近平时间丨让科技之光照进农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扎根田间地头,这些“科技秀才”让科技之光照进农家,给田野带来新希望。 策划:张宋红 编导:张南琦 记者:杨...

走过四季:乘风破浪的“三农”面孔

2020年注定在历史上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从春到秋、从南到北,疫情、洪涝、台风、病虫害……一场场灾害轮番袭来,人们一度担心,粮食够不够吃?菜价会不会涨?收入能不能增?   走过四季,乘风破浪。岁末回首,你会看到,那田野里一张张农人饱经风雨的面孔,映出了粮食“十七连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