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林章明:传承非遗之美,让年轻人爱上畲服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7月15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几根衣针,几缕彩线,一把剪刀,一个老式熨斗,这就是制作畲族服饰的工具。针线在一双粗糙却灵巧的手穿引下,不一会,布料上渐渐出现了色彩斑斓的图案。

林章明裁剪布料。东南网记者叶伏国 摄

  近日,记者来到闽东畲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章明的工作室时,他正在赶制一批工作装,这批工作装以传统畲服为基础,增添了相应的设计元素,经过反复修改后才达到最终效果。

  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畲族的民俗风情,也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飞速发展,这个曾是畲族祖祖辈辈熟练掌握的技艺,在近代濒临消亡。

  守艺26载 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林章明刺绣。东南网记者叶伏国 摄

  林章明于1976年出生于宁德福安,从小就对畲族文化十分好奇,18岁那年,为讨生计,林章明拜师霞浦钟李发学习畲族服装制作。从开始的学徒到现在的畲服制作技艺传承人,林章明在学习传承畲服制作的这条路上,一走就是二十六年。

  “闽东畲族传统服饰历史悠久,据可查的历史亦有200多年。清宣宗道光年间,霞浦县溪南镇白鹭坑畲族村民钟应宝以精湛的技艺制作畲族服装出名,经过家族代代传承至钟李发手中。”说起畲族服饰,林章明如数家珍。闽东畲族传统服装起源于畲族三公主的凤凰传说,因此畲族妇女的服装款式按凤凰款分为三种:凤凰头款、凤凰身款、凤凰尾款,三款整合在一起是一只展翅欲飞的美丽凤凰。

  提及制作畲族传统服饰的技艺,林章明说,一套畲服做下来,往往需要半个月甚至更久。每个环节都非常讲究,不仅要有多年的实际制作经验,还需要熟练地掌握、运用各种要点,才能制作出原汁原味的畲服。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宁德团市委书记、市青联主席霍立昀慰问一线新闻工作者

图为宁德团市委书记、市青联主席霍立昀一行慰问新闻工作者。 林榕生 摄 7月14日,宁德团市委书记、市青联主席霍立昀一行赴中新社福建分社融媒体中心(宁德)开展融媒体建设工作交流,并慰问奋战在高温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为他们送去口罩、藿香正气水、龙虎人丹、风油精和贡菊等防疫及...

宁德市获评2019年度全省政务公开优秀单位

台海网7月14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在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公开的《2019年度全省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情况的通报》中,宁德市被评为优秀单位,获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 据悉,这是省政府办公厅首次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全省政务公开评估工作。宁德在此次评估中名列全省第二,这是对我市政务工作成效的高度肯定,彰显我市打造公开、高效、便民的服务型政府的信心与决心。一分...

千里沃野奏强音——宁德努力走好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山清水秀的寿宁县下党村 卓仕尉 摄 福鼎六妙白茶基地 本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董惠芳 摄 柘荣县乍洋乡丰收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有机创意彩稻 通讯员 吴霖 摄 蕉城七都北山畲村发展中草药种植,村民增收奔小康 本报记者 徐烽 摄 ▲被誉为“中国最美葡萄沟”的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溪塔村,...

今年宁德市拓宽以工代训范围 每人每月补贴500元

台海网7月14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为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稳就业工作,支持企业稳岗扩岗,记者日前从宁德市人社局了解到,按省人社厅通知,今年宁德市的以工带训范围也将有所拓宽,每人每月将获得500元的补助,补助期限不超过6个月。 具体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就业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

探访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引擎

中新社福建宁德7月14日电 题:探访福建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引擎   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上,赤鉴湖公园绿荫环湖、波光粼粼,新能源社区内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网球中心、学校、商业中心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这个小镇,已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国特色小镇。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