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新闻  >> 正文
新闻

宁德古田县长直播卖土产 两小时收获千万点赞(2)

www.taihainet.com 2016-12-06 07:52 来源: 台海网

村淘打造“线上集市”

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家特产,县官们可谓各显神通、比拼绝活。古田县副县长凌宏现场炖煮银耳汤,舒兰市副市长明继国展示当地剪纸艺术,白水县副县长秦奉举带来果农歌手献唱,贵州长顺县副县长刘春晓则为了让网友放心购买布依族的绿壳鸡蛋,甚至直接生喝了一枚鸡蛋。

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朱俊表示,县官直播就像一场“线上集市”,借助淘宝直播+优酷+湖南卫视的强大影响力,来自8个县域的地标特产得以在数百万网友面前展示,相当于当地数月集市人流量的总和。

“4小时74亿次点赞互动,这是2016天猫双11直播晚会创造的一个数字奇迹,这也标志着‘内容消费时代’的到来。我们发现,丰富的内容对消费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这也是我们组织这场直播的初衷。”朱俊认为,直播是一种最直观的内容输出,对农产品来说尤为重要,“人们很难从图片或文字中感受到农产品的色、香、味,而在直播中,我们邀请美食达人现场烹饪、品尝、点评,屏幕前的观众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当下,“网红”+“直播”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最吸睛的组合拳。朱俊认为,对于农村电商来说,强有力的人物或者故事背景尤为关键,县域地方官变身“网红”,为自家农产品站台,既亲民又有话题。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不仅能快速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帮助村民增收,也能为县官们探索精准扶贫之路找到一个入口。“未来,农村淘宝将创造更多的直播机会,也欢迎更多的地方政府官员共同参与,共同助力地标特产走得更远”。

精准扶贫新思路

对凌宏来说,村淘直播活动的强大影响力使得他更坚定自己对电商扶贫重要性的理解。“村淘入驻古田后,村小二不仅能给村民代购物美价廉的商品,还能帮助我们输出各种特产,直接或间接为村民们增加收入,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下的精准扶贫。”凌宏说。在他看来,只有开门迎客,土特产才有机会进入更大的市场,村民们才更有机会致富。

据了解,农村淘宝目前已在我省的古田、龙海、平和等24个县开业,今年年底将突破30个县点,目前已覆盖超过 1200个,其中古田县开业了39个村点。随着农村淘宝业务的不断发展,福建的特产上行效果也逐渐凸显,目前已有包括古田银耳、古田香菇、平和蜜柚、龙岩地瓜干、云霄枇杷、龙岩花生等十余种特产已在农村淘宝试点开卖,此外还有包括古田茶树菇、古田猴头菇、建宁莲子等在内的大量农特产品已在对接中。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台海网官方微信(taihai101)

  • 台海网微信

  • 厦门微公益

  • 海峡导报微信

  • 厦门第一时间

相关新闻

  • 男女直播宜家过夜藏衣柜被发现 网友谴责“无底线”
  • 直播平台的火热让一些主播不择手段,前天晚上,有主播在四元桥宜家商场直播,挑战店内过夜,并称希望能躲过检查。但在商场关门没多久,参与直播的几人就被保安发现。昨天,宜家四元桥商场回应北京晨报记者称,商场不提倡此类做法,今后将加强安全巡查,杜绝此类事件发生。而参与直...
  • 新规对厦门直播圈有何影响?“网红”正通过创新进军更多领域
  • 正在直播的网红大静静,她为网友弹奏电子琴。 网红要多才多艺,晴子的古筝弹得很好听。 网红可可换装后,在镜头前跳了段自编的舞蹈。   台海网12月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网络直播新规昨起实施,“实名制”和“黑名单”等规定如同一道“紧箍咒”。这一新规对厦门直播圈有何影响?...
  • 男子直播殡仪馆火化 网友谴责:以死者博噱头太不尊重
  • 网络配图   11月29日下午,一则男子直播殡仪馆火化的微博引发网友关注。网友表示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微博中提到,在一家名为“快手直播”的平台上,ID为“成都殡葬服务中心”的账号对遗体进入殡仪馆,到举行仪式、火化、下葬全程直播。此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   ...
  • 网络直播新规明起实施:主播不能“任性” 弹幕要文明
  • 资料图。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 (吴涛)2016年,网络直播方兴未艾,但乱象也如影随形,性挑逗、裸露身体等低俗直播时有发生,甚至公益慈善也成为一些主播“吸粉”的手段。   针对网络直播存在的乱象,国家网信办11月4日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 黄子韬直播挑战进日本鬼屋 出来就认怂(组图)
  • 黄子韬直播   11月21日,黄子韬在微博直播进日本鬼屋。直播中,黄子韬和网友开心互动,不断展现他搞笑的一面。一上来就说直播的时候不喜欢别人给自己送钱,送爱心可以,自己直播也不送钱,放话自己做直播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怕鬼,十分可爱。   进鬼屋前黄子韬保证...

关于台海网 - 导报广告价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算举报电话:0592-968801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4) 闽ICP备07001623号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

版权声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导报(台海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免责声明:台海网转载自网络的文章和图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
如我们使用了您的作品(包括文章和图片),请作者与本网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网,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