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南平新闻  >> 正文

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让“深山明珠”焕新颜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建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今年头7个月,二都养生谷已吸引10.2万人次前来游玩,体验森林康养的乐趣。”看着昔日沉静的“深山明珠”重焕新生,邵武市木森青漾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江诗益开心不已。

1958年建场的二都国有林场,毗邻武夷山国家公园,经营区总面积1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4.5%。曾经,由于限伐政策,林场发展陷入困境,一度变得“沉静”。近年来,二都国有林场积极谋划转型之路,通过持续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探索生态空间分层利用模式,激活林场发展动能。

文旅融合发展

二都养生谷距离邵武市区22公里,以二都国有林场所在的离尘山谷、野境溪流、大面积繁熟森林及部分保留的林场老建筑为基础打造而成。去年来,邵武市林业局和邵武市金鑫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借助邵武世遗1号风景道建设的契机,努力推动二都养生谷焕新升级。

“我们充分利用林场场部优美的自然资源和早期建筑,建设和改造了适合现代生态游的水上餐厅、帐篷酒店、住宿营房、研学营地等,同时在周边建设了太空舱、青云山休闲步道、观星台和观鸟观景台等硬件设施。”邵武市文体旅局局长邓炜华说。

“我们以二都养生谷项目为核心,结合世遗1号风景道的走向及本区域乡村资源禀赋,推动周边乡村游产业发展。其中,重点联动际头、塅上、高阳、下交坪等四个自然村。高阳和下交坪还将纳入二都养生谷的组成部分,进行一体化的策划、设计、开发、运营。”江诗益告诉记者,高阳村依托村内遗留下的7棵红豆杉古树,打造“森林巨人部落”,创造性演绎“七个森林巨人”的故事,将文旅IP和乡村旅游体验相融合。

目前,林场还建成了一座面积100余亩,集科普、观光、识别、采摘、品尝为一体的百草园科普基地。园内种植铁皮石斛、多花黄精、淫羊藿等名贵中药材达上百种,并建立了中药材识别系统,每种中药材都附上相应的二维码。游客只要通过手机扫码,即可获取药材的具体介绍、功效说明。

“截至目前,基地已吸引近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成为邵武市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的一扇窗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邓炜华表示。

唤醒绿色资源

近年来,二都国有林场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林下空间利用,发展以仿野生种植名贵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经济。

“从2010年开始,我们将仿野生种植金线莲、铁皮石斛、三叶青和黄精等名贵中药材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二都国有林场场长刘红跃告诉记者,经历了从试种失败,到小规模种植,再到大面积种植的转变,目前,二都国有林场林下种植模式日渐成熟,全场林下种植中草药面积近6000亩,其中厚朴种植面积2800亩、黄精种植面积1800亩、箭叶淫羊藿种植面积1000亩,并被授予“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称号。

二都国有林场的林下种植模式,还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增收致富。据悉,林场通过面向当地村民开展现场教学,举办林下中药材种植培训等,教授当地村民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依托“林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种植仿生态中药材上万亩,超500户林农实现就业增收。

与此同时,二都国有林场依托“森林生态银行”平台,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林下经济发展。“我们依据林种类型、立地质量等要求,筛选出既符合林下种植条件,又符合流转条件的林下空间,并将这些林下空间集中储备,最后通过‘森林生态银行’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刘红跃介绍,目前,二都国有林场可利用林下空间存储登记录入面积达6993亩,共引进北京盛诺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参与流转面积达1918亩,吸纳社会资本达500余万元。

二都国有林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1万个以上,加上林场本身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了良好基础。依托优势禀赋,二都国有林场持续推进森林康养项目建设。当前,投资6000万元的“二都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我们还与福州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就学生教研实践基地项目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加快普及学生群体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森林康养产教融合发展。”刘红跃表示。(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林传仁 洪胜君

(来源:福建日报)

相关新闻
龙岩打造文旅融合“有声新名片”

  因“演”而“旅”、因“演”而“游”、因“演”而“留”,正在成为城市文旅发展的新风向。8月3日至4日,“2024龙耀龙岩·艺速partyK音乐节”在龙岩举办。音乐节旨在通过“在地文化+沉浸演艺+情绪场景”的文旅融合,打造龙岩城市“有声品牌”,以“演艺+旅游”带动“流量”、沉淀“留量”。   据了解,这是龙岩市首次举办音乐节。本次音乐节瞄准青年受众群体,以...

鼓足干劲 提质增效——5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春归夏至,万物生长。文旅融合向“深”挺进,楼市政策优化调整,夏收以科技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提质增效成为5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特点。   观察之一:旅游业——文旅深度融合成新趋势   新疆阿勒泰,随着网络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福建:发展林下经济 壮大“森林粮库”

  在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内,种植户黄传融(左)与工人查看林下种植的草珊瑚长势(2023年11月17日摄)。   多年来,福建省科学利用森林立体空间,发展林下经济,持续壮大“森林粮库”,形成了林菌、林药、林蜂、林禽、林油、林粮、林果等多个系列的森林食物,打造...

盛世修文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大型融媒体报道《盛世修文》,深入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推出:习近平文化思想金句之《盛世修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福建三明:沙县小吃带旺林下经济

   30多年来,在大食物观科学指引下,福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培育形成畜禽、渔业、蔬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断破解粮源局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的马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采用林下立体集约种植技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