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南平新闻  >> 正文

关注秋收|再生稻香飘致富路——“福建粮仓”浦城秋收见闻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碎秆,伴随着阵阵机器轰鸣声,一株株沉甸甸的稻穗变成金黄饱满的稻粒……秋收时节,走进福建南平市浦城县田间地头,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

  这是农机手在浦城县石陂镇一处稻田里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 张华迎 摄

  “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地处闽北山区的浦城县素有“福建粮仓”美誉,每年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42万亩以上,总产量约20万吨。眼下,浦城县的7万多亩再生稻陆续进入成熟期。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次的水稻,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再长一茬水稻,再收一季稻谷。最近几天,趁着天气晴好,浦城县石陂镇申明村种粮大户陈兆武正在忙着收获第二茬水稻。

  “现在再生稻种植、收割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今年8月中旬收获第一茬水稻,亩产750公斤,二茬稻差不多可以收300多公斤,加起来亩产超过一吨。”丰收在即,陈兆武笑容满面。

  从2020年2月试种以来,陈兆武种植的再生稻面积已经从1000亩增长到如今的3500亩。在他的带动下,石陂镇已有100多位农户加入再生稻种植队伍,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

  “看到秧苗插得稀稀拉拉,起初还有点‘怕’没产量。”年过花甲的石陂镇案山下村村民邱和是种植水稻的“老把式”,抱着试一试的态度,2021年他试种了30亩的再生稻。试种的效果出乎他的意料,“一次插秧、两次收获,不仅省工省时省力,而且产量还比单季稻高。”第二年,邱和就把再生稻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80亩。

  再生稻高产背后,离不开科技助力。何时育秧插秧施肥、怎样提前预防病虫害、如何做好水肥管理……浦城县临江镇种粮大户马芳华说,在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和浦城县农技人员的帮助下,他种植的再生稻亩产已从2018年的875公斤提高到了2022年的1025公斤;亩产纯利润也从原先的1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700多元。

  “老陈,现在是短生育期油菜播种的关键时期,要抓紧时间平整土地、施肥、播种。”接到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郑莉的电话后,陈兆武就马上着手安排农机手播种油菜。

  陈兆武在展示通过大棚培育的油菜苗。新华社记者 张华迎 摄

  开沟、起垄、播种、覆土、施肥……经过多道工序,一垄一垄油菜播种完成。“短生育期油菜11月播种,第二年4月就可收割,不影响再生稻播种。”陈兆武介绍,从去年开始,在浦城县农技人员引导下,他采取“稻+油”轮作方式错峰种植,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浦城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刘永斌说,今后浦城将继续加大对再生稻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土地规模流转,力争到2025年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以上,更好带动群众增收、乡村振兴。(记者  张华迎)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厦门晚稻迎丰收

当下,我市的晚稻正迎来秋收的高峰期,让我们跟着镜头去感受一下丰收的景象。 在汀溪镇五峰村,金黄色铺满了乡间的农田。在阳光下,饱满的稻穗压弯了枝头,金灿灿的稻谷昭示着丰收的喜悦。如果说丰收是大地的一幅画,那么辛勤劳作的农民就是作画的人。霜降以后,农民们开始陆续收割成熟的晚稻,本周启动大规模收割,立冬前,全部晚稻将收割完毕。 种植户 许美霞:丰收...

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开馆启动仪式举行

10月20日,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开馆启动仪式在浦城县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陈冬,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毅,十三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委员、省人大书画院院长叶双瑜出席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被聘为美术馆荣誉馆长暨学术委员会主任。 现场,陈冬宣布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正式开馆。他强调,现代化美术馆的建成,为闽北文化建设事业增添了新活力,希...

晒秋:这就是最美的“炫耀”!

丰收的季节 喜悦的色彩 秋日的乡村又是一幅幅迷人的晒秋画卷   9月1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阳产村,村民在晒场上晾晒农作物。   9月16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村民在晾晒农作物。   9月1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阳产村,村民在晒场上晾晒农作物。 ...

丰收之美丨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

金秋九月,四川省眉山市太和镇永丰村的稻田里收割机轰鸣,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区。2022年6月,芒种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考察,第一站就是永丰这片水稻田。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

福建再生稻的“再生”之道

开栏的话: 金秋九月,“丰”景独好。八闽大地,稻浪翻滚;农业农村,气象万千。 眼下,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定不移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