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南平新闻  >> 正文

邵武:小竹荪撑起“致富伞”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东南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5月20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今年的竹荪长得比往年要好,看这‘身材长相’,再过一个月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近日,正在田里忙着搭盖遮阳网的邵武市沿山镇砂坑村竹荪种植大户谢九良笑呵呵地说。

谢九良从2015年开始种植竹荪,得益于政策和技术扶持,从最初的种植几亩发展到今年的18亩,产值也翻了几番。他告诉笔者,按照一年种两茬来算,预计年产值27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可增收15万元。

竹荪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自古被列入“草八珍”,不仅能够作为烹饪食材,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我省竹荪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邵武市把发展竹荪种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大项目来抓,积极引进先进种植技术,通过政策扶持、专项资金补助等形式,鼓励引领群众积极种植。目前,该市竹荪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种植竹荪的农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50多家,种植户2000余户,竹荪产量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年产值达2亿元。

今年,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与下沙镇胡书村达成合作,在胡书村打造竹荪液态菌种繁育技术示范基地。

“传统的竹荪固态菌种从母种、原种到生产种,约需200天时间。改用液态菌种以后,它的整个培养时间一般不超过70天,繁育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每亩可增产10%~20%。”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朋武介绍,“这项成果解决了竹荪菌种发菌速度较慢、接种成活率较低的问题,填补了液态竹荪菌种生产的空白,有助于竹荪产业高质量发展。”

胡书村的示范基地实行“党支部+公司”的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吸纳周边农户参与,采取“技术指导+资金帮扶+购种优惠+产品回购”等方法,销售竹荪收益由村集体与公司按比例分红,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公司创收、农户增收。

“未来,我们还将打造邵武首个液态竹荪科特派研学基地,点对点解决农户在竹荪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技术培训,不断发展这一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添动能。”邵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危崇仁说。

相关新闻
邵武市开展“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

一年清明时。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月4日,邵武市在丹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 参加活动人员向烈士纪念碑默哀 兰泽宇 摄 活动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开始,全体人员依次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鲜花并向烈士纪念碑行鞠躬礼,默哀三分钟。随后少先队员们面对鲜艳的队旗重温了...

邵武市:让农民股权变“活钱”

8月4日,邵武市晒口街道高峰村村民洪金财通过农商银行手机银行操作,获得一笔低息的“福林·股权贷”,贷款金额3万元。至此,高峰村已有4户村民通过农商银行手机银行获得股权贷款,总贷款金额为12.7万元。 “有资金需求可通过农商银行的手机银行直接使用该贷款,十分便利。”洪金财打算与另外2家人合伙购买黄牛养殖,每人出资四、五万元就差不多了。“因为贷款产品是...

邵武发放我省首笔“林下经营权证”抵押贷款

近日,邵武市肖家坊镇坊前村种植大户徐敦胜获得了一笔“林下经营权证”抵押贷款,贷款额度20万元,期限5年。据了解,该款产品为邵武农商银行为加快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而推出的“福林 林下经营权贷”,这笔贷款是我省发放的首笔“林下经营权证”抵押贷款。 徐敦胜说:“我两年前便开始林下经济种植,主要以黄精为主,现在计划每年新增种植20亩,每年管护、购种苗、支...

邵武在全省首创发放“林下经济经营权证”

“我们公司种植的都是高投入、周期长的中药材,所以租赁的林地更需要权益保障。有了‘林下经济经营权证’,与租赁合同形成了‘双保险’,还有利于与承租方再签续租赁合同。”近日,领到证的邵武市佳嘉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法人罗磊说。 邵武市发放“林下经济经营权证”的做法,在全省属首创。 “林下经济经营权证”由邵武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发放。2021年12月31日,第一本5...

厦门七家入选!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首批名单公布

台海网5月23日讯 据厦门网报道 近日,福建省文联、省财政厅全面启动全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建设,遴选确定全省第一批57个示范基地建设,并配套落实扶持资金1000万元。   厦门入选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的分别是:爱乐乐团音乐基地、闽南戏剧曲艺创作基地、闽南民间歌舞传习演示基地、莲塘民俗(宋江阵)文化广场、厦门惠和石文化园、海丝艺术品中心、海峡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