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坡村位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福建武夷山南麓,该村流传着一项很独特的闹元宵民俗活动——拔烛桥,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拔烛桥属于龙舞的一种,但与传统舞龙、板凳龙、烛桥灯等相比,所使用的道具、造型及表演方式等又是独一无二的。
2月5日,福建武夷山枫坡村拔竹桥舞动如火龙。吴智成 摄
2月5日,福建武夷山枫坡村拔竹桥,点烛准备。吴智成 摄
2月5日,福建武夷山枫坡村拔竹桥表演。吴智成 摄
2月5日,福建武夷山枫坡村拔竹桥穿桥。吴智成 摄
烛桥由多个烛桥架通过木插销连接而成,大的可接八十个、小的也可接五十四个,近百米长。每个架子上安有两个竹筒,内塞棉花,可灌柴油点燃,底座上装有把手可抓可舞。接起来的架子拉直后很像乡间跨越溪涧的木桥,架子上原来是插蜡烛照明的,“烛桥”由此得名。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当地必举行该项活动三天,数正月十五晚最为壮观。
2月5日,福建武夷山枫坡村拔竹桥表演。吴智成 摄
2月5日,福建武夷山枫坡村拔竹桥,引围观。吴智成 摄
2月5日,武夷山枫坡村拔竹桥。吴智成 摄
2月5日,福建武夷山枫坡村拔竹桥点燃烛火。吴智成 摄
拔烛桥由村中有威望的长者主持,以舞花灯开道,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扛着烛桥游街走巷,队伍浩浩荡荡,每经一户家门,主人便合家相迎,燃放鞭炮焰火。扛烛桥的小伙子在“呼”“哈”的呐喊声中,把烛桥舞得像一条火龙,时而飞奔,时而盘旋,时而翻滚,威严凶猛。此时,鞭炮齐鸣,烟花焰火齐放,鞭炮声、呐喊声、唢呐声、锣鼓声汇成一种力的交响四野扩散,场面极为壮观,将活动推向高潮。 (张丽君 孙开彦)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