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南平新闻  >> 正文

顺昌:千年古镇民俗风 传统习俗年味浓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青石板的老街上,整齐摆放的木桌长凳,各类传承已久的民俗活动如火如荼地在顺昌县元坑古镇上演。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村民们生起火来,制作当地的特色美食,进行各种祭祀祈福活动。白粿节、把盏、桃枝喝彩……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千年古镇弥漫着浓郁的年味。

正月十四,顺昌县元坑镇赖源村弥漫着白粿的飘香。家家户户忙碌着将制作好的白粿端到桌上,为“白粿节”作准备。“白粿节”是赖源村的大节日,当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将做好的白粿供奉神灵,祈愿神灵保佑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全村平安。

村民包着“白粿包”,招待亲朋好友。(徐华山 摄)

村民大清早就忙着打“白粿”。 (徐华山 摄)

据了解,要是碰上闰年,祭拜仪式过后,村民还要按照传统习俗举行一个迎接菩萨的活动。白粿节一年两次,分别安排在春播和夏收前后,主要是为了聚集劳动力,让村民共同劳动、沟通友谊。这种庆开耕的白粿节习俗延续至今,已被列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元坑镇还盛行着一种独特的民俗——把盏。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村中上一年娶妻、生子、考取功名、得授官职的人家在宗祠内摆宴,邀请全村男女老少共同把盏言欢,同时将喜事记录于册,日后写入族谱。把盏起源于明朝,表达元坑镇村民对敬祖尊亲、孝友和邻的重视,以及对家族繁荣兴旺的美好期盼。目前,“把盏”已被列入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把盏”节里,家里有结婚、“添丁”等人家拿着供品前往宗祠内摆宴,和乡亲们共享喜悦心情。(徐华山 摄)

结婚的人们倒着香茶,美酒,点心等敬献乡亲和客人。(徐华山 摄)

元宵节的夜晚,古镇热闹依旧,在谟武村进行着桃枝喝彩的民俗活动。同样被列入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桃枝喝采”,已经在谟武村代代传承了数百年。村民借助桃枝获得辟邪荡秽村民齐声喝彩、共同娱乐则凝聚了浓浓乡情、承载了村民对日子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望。

吃过晚饭,村民们在自家庭院点起火堆,拿着桃花,齐喊吉言。(徐华山 摄)

街坊邻居见面互相道贺。(徐华山 摄)

丰富的非遗民俗活动,极具地方特色,是顺昌县民俗文化的代表。近年来,顺昌县元坑镇致力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打造艺术乡村,用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持续叫响文旅品牌,让千年古镇成为“网红”打卡景点和旅拍热点。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相关新闻
闽南元宵民俗多 欢欢喜喜过元宵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闽南,元宵节也被称为“小年兜”,在大地回春、明月高悬的正月十五这一天,闽南人的民俗活动也格外丰富多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八市老剧场文化公园,感受一下那里的元宵氛围。 厦门民俗研究者 黄锡源:元宵之前又称之...

福建永安民俗踩街闹元宵

槐南安贞旌鼓、曹远镇舞龙灯、贡川“抬戏”、 安砂镇迎烛桥、洪田镇竹马灯……2月3日晚,福建省永安市大街小巷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元宵踩街活动尽显传统民俗文化魅力。(刘丰 邹雯)

顺昌: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2月1日,走进顺昌县郑坊镇兴源村食用菌种植大棚,一筐筐新鲜采摘的蘑菇映入眼帘,棚内有不少劳作的身影。村民正忙着处理新近采摘的蘑菇,采菇、摘菇、分拣、归类、装筐、入库……现场忙碌有序。 这片食用菌种植基地,是郑坊镇跨村联建食用菌发展项目的一部分。“由村集体与福建九菇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经营,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推广种菇产业,助农...

7000斤米龟亮相 线上祈福“呷平安”

不少市民前来“乞龟”祈福 “摸龟头起大楼,摸龟嘴大富贵,摸龟身大翻身,摸龟脚吃不干,摸龟尾吃到有头有尾。”第十七届泉·澎“乞龟”民俗文化活动正在举行中,市民只要拿起手机就可以体验“云乞龟”。 近日,记者在天后宫看到这只重达7000斤的巨大“米龟”,已有不少市民游客前...

【网络中国节·元宵】好戏连台闹元宵 民俗展演庆佳节 非遗盛宴飨市民

到少儿创意花灯展一览泉州少年们的奇思妙想(刺桐时代村 供图) 滚元宵、吃元宵是泉州元宵节的习俗。(泉州晚报资料图片) 感受传统民俗烧塔仔(梧林传统村落 供图) 核心提示 对泉州人来说,过了元宵节,这个“年”才算过完。为了让市民游客在浓浓年味中,感受烟火泉州、人文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