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南平新闻  >> 正文

闽人智慧| 松溪百年蔗的传奇与新生(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古法八口连环锅手工熬制红糖工艺东南网 供图

以百年蔗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精品红糖松溪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古法制出“东方巧克力”

每年12月到1月,是松溪的制糖季。宋代梅口古渡商贸文化原址及村落间压榨甘蔗的水车、木碓和红糖作坊遗址等,都力证松溪悠久的制糖及贸易历史。

万前村的村民至今仍沿用古法八口连环锅手工熬制红糖。经过清洗、榨汁、开泡、赶水、出糖、打沙、成型等12道严格工序,百年蔗红糖成品口感松软、甜而不腻、营养丰富,被称为“东方巧克力”和产妇的“月内糖”。

在松溪民间,百年蔗红糖“治好太后的病,被定为岁贡”的传说也广为流传。2017年,松溪县卫健部门开展的一项流调结果表明,百年蔗核心产区万前村常住的100多名老人中,80岁以上老人27名,其中90岁以上5名,该村平均寿命高于全县其他村落,且全村无一例老年痴呆症或癌症患者。另有科研机构初步研究发现,百年蔗蔗糖含量仅为一般甘蔗的三分之二,但却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有机酸、活性物质和矿物质。上述流调和研究成果引起业内不少专家的关注。

我国著名药物学家、中科院院士蒋华良在福建省科技厅第26次“鼓岭”科学会议期间表示:“百年蔗是稀世珍宝,将近三百年了,这个不容易,它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一定要保护,一定要扩种,不但要造福松溪人民,还要造福全国和世界人民。”

万前蔗农仍在使用深耕破垄(畦)栽培技术。艾晖 摄

蔗农喜获丰收。东南网 供图

追求甜蜜幸福生活

万前村曾是一个出门无路、过河无桥、致富无门的“三无村”。2012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百年蔗合作社,决心从“人无我有”的资源出发,专心做好百年蔗。两年后,全村208户村民全民入股参与种植百年蔗。2019年,万前村在全县率先脱贫。近5年,村里人均收入每年递增20%以上,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25%。

目前,村里建了蔗糖加工厂、红糖手工熬制观光基地,形成了百年蔗产业链,万前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

在松溪县,百年蔗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县里升格成立了百年蔗保护与发展领导小组,编制保护和发展规划,建设落地院士工作站、“松溪甘蔗科技小院”,努力用好宝贵种质资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甘蔗新品种,推动产业平台搭建、康养文旅打造、文创产品开发。在品牌的赋能下,协调发展的一二三产业在古老的植物上“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今天,走在万前村的乡间小道上,古樟参天、乔松碧溪、蔗田绿意盎然。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万前村村民们开启了追求更加甜蜜幸福生活的新征程。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南平市召开第十七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推进会

台海网6月16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6月15日,第十七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推进会在武夷新区体育中心召开,会议听取各县(市、区)筹备工作情况汇报,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副市长、省运会筹委会驻会副主任林湫,市政协副主席、省运会筹委会驻会副主任杨志平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当前,省运会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的关键时期,各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

南平市调整防暴雨洪水等级为IV级

台海网6月15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14日6时,市防指经过会商研判,将防暴雨洪水应急响应调整为Ⅲ级;14时,市防指又将防暴雨洪水应急响应调整为IV级。 6月13日6时至14日6时,我市南部普降暴雨,部分乡镇大暴雨;北部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延平、顺昌、建瓯、政和4个县(市、区)共有102个乡镇累积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延平、建瓯共有43个乡镇累积雨量超过100...

南平2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台海网6月13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南平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及全面推行林长制等2项工作方面成效显著,获得资金、政策等激励。 据介绍,为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充分激发和调动各地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

南平启动防暴雨洪水Ⅱ级应急响应

南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 关于启动防暴雨洪水Ⅱ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市防指各成员单位∶ 市气象部门6月12日升级为暴雨预警Ⅱ级,预计12~14日我市有持续性暴雨,全市有暴雨到大暴雨。根据会商研判和《南平市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市防指决定于6月12日08时启动防暴雨洪水Ⅱ级应急响应。 请各相关成员单位和有关县(市、区)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动态,适时调整防暴雨洪水...

南平浦城:科技下乡 “闽北粮仓”焕新颜

台海网6月11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浦城是闽浙赣三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种粮大县,有着“闽北粮仓”的美誉。 “只要学校没课,我和同学们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近日,在浦城县石陂镇,福建农林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兰超杰在试验田间向记者介绍近期的科研成果:镇上的再生稻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拥有1600亩基地和由11位资深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