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南平新闻  >> 正文

政和:以特色产业促绿色发展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青山环抱下,一垄垄茶树与竹林为邻,从山脚跃上山头,延伸向山谷。在福建省政和县铁山镇大红村的白鹭窠生态茶园,新立的智慧监测杆正在不断收集数据。茶叶科技专家可以通过手机端实时察看茶园,提取土壤、温度、湿度等数据,远程研判茶园情况。

铁山镇副镇长杨武飞介绍,白鹭窠生态茶园是当地投资800多万元建设的高标准示范基地,从种苗选育、土壤改良、园区管护等方面注入科技力量,全面提升茶叶品质,目前一期建设已完工。

铁山镇茶农张庭忠告诉记者,他家承包了7亩茶山,随着当地的白茶品牌日益响亮,茶青价格上涨,2021年他家仅种茶收入就增至7万多元。

受益的并非张庭忠一人。2021年,政和县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亿元,连续3年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带动全县13.38万茶农增收。

据介绍,2017年,政和白茶头春茶青的每斤收购价只有30元左右。近5年,价格不断增长,去年达90元至120元,每亩茶园收入增至上万元。

茶产业加速发展的背后,是政和县立足本地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努力。政和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基金,目前正在推进建设的生态茶叶示范基地有33个,辐射带动8.9万亩茶园开展标准化种植。这些茶园采取溯源管理方式,形成了网格化管控机制,使茶叶质量得到了有效把控。与此同时,目前已有74名科技特派员覆盖了全县茶乡。

不仅如此,制茶环节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当地茶企纷纷寻求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大研发投入。瑞茗茶业总经理余步贵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参与过多项白茶标准的修订工作。多年来,他不断研发改进设备和工艺,打破了制作白茶靠天吃饭的局面。

抢抓机遇,统筹做好“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政和县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在东平镇,大型“三茶”融合项目茶是康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赶工建设,政府多部门通力合作,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目前5栋标准厂房已封顶。工地现场,临时厂房里已堆满初加工的白茶,文化楼、科研楼、茶旅观光步道等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大大促进当地“三茶”融合发展。

除了茶产业,政和县的竹家具产业也在颠覆人们的传统印象。

桌椅、柜子、沙发,茶具、灯具、门窗……在政和县,人们依靠现代工业技术,实现全竹利用、全链开发,把小竹子做成了大产业。

在祥福工艺公司的茶竹空间,记者看到,全套的常用家具不仅可以用竹材制造,而且设计时尚。公司董事长杨忠介绍, 2016年前,竹家具还默默无闻,卖不上价。这几年通过创新研发、产业升级,公司生意越来越红火。如今公司年产竹家具5万套、竹茶具150多万套,拥有157项专利,线上线下销售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据了解,目前政和县已兴办竹企220多家,生产品种达3600多个,拥有各项专利601项,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竹具加工基地。2021年,全县竹业产值实现53亿元。

产业聚集,群众致富。如今的政和县,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政和县委书记黄拔荣介绍,县里正谋划进一步做大特色产业,力争到2025年,茶产业、竹产业的年产值双双达到100亿元。

《人民日报》(2022年06月09日 第11版)

相关新闻
寿宁:坚持生态优先 “含氧量”变“含金量”

寿宁县坚持生态优先,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含氧量”变“含金量” 台海网6月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农历小满节气前后,寿宁县仙岩景区迎来最美季节: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富含氧离子的云雾,险峻陡峭的奇石,连绵起伏的松林……优美的生态环境让游客流连忘返。 去年底,中国气象局发布2021年度中国天然氧吧评价结果,寿宁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寿宁坚持生态...

非凡十年丨驰而不息 只此青绿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近十年,我国以制度力量护航绿色发展之路,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在世界环境日之际,央视网系列微视频《非凡十年》,本期邀您一睹中国看得见的“造绿”成就。 来源:央视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来看“浙”里的绿水青山

初夏的安吉“半日闲·朴宿”民宿,庭院内草坪、盆景、树木与竹林参差分布,搭配着现代民居、游泳池和秋千,仿佛色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一人一庭院,一茶一下午。”民宿经营者吴爱金不时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自家庭院。一年四季客人不断,她自己对接客源、装扮庭院、厨房做菜,事事...

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 | 河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今年,塞罕坝的气温一直偏低,春夏来得好像也比往年晚一点儿。不过天气回暖后,这片林子就会更绿、更美。”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说。陈智卿口中的这片林子,是营建于荒漠之上的世界最大人工林,也是三代塞罕坝务林人60年艰苦创业的结果。 从“一片苍茫景象”到“林的世界、花...

漳州茶产业这份成绩单 靓极了!

台海网5月22日讯 据漳州新闻网报道 漳州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朝,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的诗作《龙湖集》就有“采茶喜钻新榆火”“茶壶团素月”等涉茶佳句。馥郁的茶香伴随着开漳将士开疆拓土,伴随着无数先人过台湾、下南洋、闯世界,成为漳州子民世代铭记的原乡味道。   新中国成立后,漳州茶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出品铁观音、梅占、黄旦、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