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南平新闻  >> 正文

建瓯:多举措保护7923株名木古树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月23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日前,建瓯市林业部门和市检察院工作人员来到迪口镇池丹自然村,察看银杏“树王”的长势和保护情况。

这株“树王”树龄高达910多年,冠幅达27.2米,为全省冠幅最大的银杏树,是建瓯市7923株古树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株。建瓯古树名木资源十分丰富,有7株古树被评为“福建省树王”,占全省的14%,是全省树王最多的县级市;有8片古树群被评为“南平十佳景观林”,占南平市的27%。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历史和科研价值,但环境污染、病虫危害等因素让它们的生理机能加速下降。为确保古树名木健康成长,建瓯市多措并举,对全市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登记造册、挂牌管理,同时加大宣传与保护的力度。建瓯市绿化发展中心主任黄勇来说:“我们一直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造册与挂牌管理,还将它们列入生态护林员的巡护体系,每一株古树都有负责人、养护人监管其生长情况,及时将发现的问题汇报给林业局进行处理。”

建瓯市还创新古树保护举措,由检察院、法院、林业局、乡镇政府建立联动机制,保护古树名木。“今年我们针对古树的保护开展了一个专项的公益诉讼。”建瓯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负责人黄娟说,在调研建瓯范围内的古树保护情况后,发现不少问题,其中资金问题最为严重,于是联合林业局、法院,将生态修复金用于古树保护。同时,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公益诉讼主题,建瓯市检察院和市绿化委员会分别向有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书》15份、《整改通知书》18份,要求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

下阶段,建瓯市将积极摸索,进一步学习古树保护技术,积极向上级多渠道争取资金,力争把古树保护工作做得更好、更规范、更科学,努力厚植“绿色家底”,增添“生态底色”。(葛悦月 严章俊)

相关新闻
建瓯川石大力发展雷竹产业——乡村振兴动力“竹” 农民收入“节节高”

台海网11月28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1亩雷竹10亩粮,3亩4亩娶新娘,5亩8亩盖楼房,10亩确保奔小康。”这是在建瓯市川石乡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眼下,正是雷竹产出的时节,在雨水的滋润下,一根根竹笋破土而出。连日来,川石乡竹农纷纷扛着锄头去竹林挖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

建瓯集中返赃500余万元

台海网11月22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11月15日,建瓯市对扫黑除恶信息网络领域整治赃物进行返还,向64名受害人返还被骗赃款500余万元。 收到返还的被骗款后,一位受害人表示:“我是辽宁沈阳过来的,当时接到建瓯警方的电话时,我还以为这是假的,后来打110核实过后才知道是真事。特别感谢建瓯刑侦大队,把被骗的钱还给我。” 据了解,针对建瓯辖区信息网络行业领域...

中国仅7位!这位闽籍科学家当选世界科学院院士

台海网11月19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APP报道 近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也称世界科学院)官网公布了新增选院士名单,共有来自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58位科学家当选,在7位入选的中国学者中,6位来自中国大陆,1位来自中国台湾。记者从省科协获悉,其中,有一位闽籍院士——李...

建瓯:一根竹子“亿元”收获

台海网11月17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报道 眼下,正是雷竹产出的时节,在雨水的滋润下,一根根竹笋破土而出,给乡村增添了一抹生机。11月16日,建瓯市川石乡的村民们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扛着锄头去竹林挖笋。 “1亩雷竹10亩粮,3亩4亩娶新娘,5亩8亩盖楼房,10亩确保奔小康。”这是在建瓯川石乡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作为“中国笋竹城”,建瓯市推进笋竹产业...

南平建瓯:在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中走前头作表率

台海网11月8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建瓯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当前,建瓯发展迎来了难得的黄金机遇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务必要坚定信心决心,拓展应时合势、顺势而为的大视野,把建瓯工作放在全省、全市大局中去谋划,在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中走前头、作表率。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