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南平新闻  >> 正文

南平:从“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9月26日讯 据闽北日报报道    “闽道更比蜀道难”。交通,曾是制约南平发展的一大瓶颈。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闽北人民一路风雨兼程,以如椽巨笔和满怀豪情,在崇山峻岭之间描绘壮丽画卷。如今,闽道之难已不复,一条条公路如巨龙穿行于山峦之中,天堑变通途。不仅如此,闽北还打通了铁路大动脉,机场航线一飞冲天,闽江水运蓄势待发……

1950年,南平全域客运量2万人、货运量30万吨。2018年,这一数字已变为2619万人、3745万吨。交通基础设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捷流动,更为富美新南平建设夯下坚实的根基。

公路——县县通高速 镇镇有干线 村村通硬化

“五十年代支前路、六十年代沙土路、七十年代渣油路、八十年代沥青路、九十年代水泥路、二十一世纪白改黑。”曾参与过《南平地区交通史志》编撰的老交通人郭樵,用这段顺口溜道出了闽北人民对交通孜孜追求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前夕,闽北全境勉强能通车的公路仅574公里。解放后,闽北人民掀开了“敢叫日月换新颜”的公路建设热潮。

“当时福建省确定的第一期支前公路建设都与南平有关,为此福建指挥所还由福州迁到了南平。”郭樵回忆道。

1951年5月,第一期支前公路分水关至南平、建瓯至福州马尾两段公路完成。1958年浦城至赛岐的公路建成后,闽北实现了县县通汽车。1977年顺昌至高阳公路修通,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919.67公里。

“上世纪70年代的乡村基本都是沙土路,乘车下乡一趟,身上、头发、眉毛都是白灰。”在交通部门工作的陈仕挺忆起当年,摇头苦笑。

“要想富,先修路”,“大路大富,好路快富”,这不仅是政府的号召,也是百姓的心声,全社会的共识。

1994年,南平积极投身“先行工程”建设,翻开了闽北公路建设的新篇章。

打通316,改造205……4年“先行工程”建设,成就令人瞩目——316国道全面贯通,205国道焕然一新。闽北通向东南海岸线的经济“快车道”跃然眼前,山风与海潮共振,历史与未来交集,

闽北公路通行能力一跃千里。

进入21世纪,南平交通事业也与时俱进,吹响了高速公路建设的“集结号”。

2004年12月28日,福银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车,闽北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

2008年,浦南高速全线通车;2010年,武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2年龙浦高速、宁武高速建成通车;2015年京台高速(南平段)、延顺高速、邵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9年,顺邵高速建成通车……南平实现了在“十二五”期间“县县通高速” 的目标。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491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位居全省第一,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打通内陆省份的公路交通体系,实现中心城市与县(市、区)之间2小时经济圈。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南平市委常委会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台海网9月26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9月25日,南平市委书记袁毅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领导吴荣才、伍斌、张培栋、庄莉、韩兴华、丘毅、陈云水、林旭阳参加会议,市领导罗志坚、黄健平、潘剑才等列席会议。 会议学习研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研究我市贯彻意见。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开展“不...

南平市政协党组召开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会

台海网9月26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讯报道 9月25日,南平市政协党组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党组(机关党委)主题教育“践行初心使命”专题学习研讨会,主题是“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伟大复兴”。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健平主持会议并讲话,副主席卓立筑、郭翠莲、张皓、余建坤、严明,秘书长陈育进出席会议。省委、市委巡回指导组到会指导。 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

宁德市交投集团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暨“孝廉文化进企业”职工书画摄影展

台海网9月26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9月23日下午,宁德市交投集团在宁德客运枢纽站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暨“孝廉文化进企业”职工书画摄影展。活动现场,市交投集团干部职工深情演唱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知识现场竞答,...

70年,中国人就业从以农为主跃升为二三产业为主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叶昊鸣)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多数劳动者以农为主,到2018年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超七成,服务业占主导的现代就业模式逐步形成,并日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70年,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就业人数仅为1.8亿人...

新中国峥嵘岁月|统一全党思想、推动全面调整

题:统一全党思想、推动全面调整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从中央到县级的负责干部共七千多人参加会议。这是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工作会议。会议发扬党内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统一全党思想、推动全面调整起了积极作用。   会议结束后,在刘少奇和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直接领导下,中共中央于2月和5月相继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