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翻开了南平发展新篇章
“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正式通车的那天,我激动得一个晚上都没睡好。早上7点多就赶到了南平北站,等着第一趟高铁到站。”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林文志心潮澎湃,“这一天,南平进入了‘高铁时代’!”
高铁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变革因素。纵观国内许多城市,在高铁开通后,随之而来的是以高铁站为核心的城市新城版图的快速崛起。
林文志说:“南平进入‘高铁时代’,变化是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我感受最深的有四个,空间距离缩短了,百姓出行方便了,经济社会发展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了。”
半个多小时,南平可达福州。
三个多小时,踏上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部城市群。
八个多小时,进入京津冀地区城市的土地。
随着合福高铁的建成通车,南平与上海、杭州、南京、武汉等地形成了4小时城市圈,与国内80%的大中城市形成了8小时城市圈。在南平吃早饭,到武夷山坐漂流,再到上海看看风景如画的外滩……这种现代版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生活变成了现实。
铁流呼啸过,日行数千里。时空半径的转换,使南平特有的生态、资源、空间、区位等优势得到全面盘活。因高铁而带动的区域之间投资、商贸快速发展加深了区域一体化程度,为南平崛起注入资金、技术和经验。“南平的旅游因为高铁的开通更火了;延平新城拉开了南平城区的框架,发展了起来;武夷新区的投资热度再度升温;古城建瓯,也因高铁通车而焕发青春。”林文志说。
早些年,从南平到北京,坐绿皮火车要40多个小时,后来要24个小时,再后来要16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只需要8个多小时。速度不是唯一的体验,人们再也不用通宵排队。“以前买火车票,要到火车站排队,有时提前好几天都不一定买得到票。”林文志说,“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买票,还能选座位。而且进站带着身份证就行,可以不取票。”
高铁车厢窗明几净,地上没有一点垃圾,空气中没有一点烟味,很少看到不文明的行为。与早期绿皮车厢的脏乱差、以及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形成强烈的对比。林文志说:“从绿皮车到高铁,不经意之间,大家的素质经历了一场飞跃。其实,并不是高铁把人变得文明了,而是乘坐高铁的人本身变得文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