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闻  >> 正文

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时不我待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建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是基础,科技打头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显示,我省全要素生产率、科技活动人力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标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五位、第六位。

另据统计,我省工业数字化总体水平和关键评价指标居全国前列,发布近百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赋能制造、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10多个行业。

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向奔赴”中,我们可以读出信心和底气,读懂优势和未来。

(一)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则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载体。两者之间互为牵引,相辅相成。

如何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1+1>2”的效果?

“1+1>2”的基础,是丰富第一个“1”,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在福建,这个基础不断夯实。我省致力于通过做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目前已累计实施了2万多项省级科技计划攻关项目,突破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白羽肉鸡育种、九价宫颈癌疫苗等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30多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0项。

“1+1>2”的关键,是做强第二个“1”,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福建,这个关键逐步凸显。我省让企业特别是科技领军企业“站C位”,打造产学研协同攻关机制。1—10月,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2839件,同比增长23.8%,漳州片仔癀、泉州三安LED芯片等专利密集型产品共计123项,居全国第6位。

“1+1>2”的途径,是两个“1”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的结果。在福建,这个转化途径在持续加速。我省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协同,助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据统计,我省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7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3500家。

(二)

有一个形象比喻:科技创新就像“拿着锤子找钉子”,产业创新如同“找准钉子造锤子”。

在“锤子”与“钉子”之间搭桥,福建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等关系,开启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催生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高端局”。

看传统产业,向“高”攀升。

世界上只有夕阳思维或者技术,而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对于福建来说,纺织鞋服、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都是坚实支撑,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便能发挥更大效能。比如,晋江纺织鞋服产业构建了从原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到立体供应链的全产业生态,产业规模已逾4000亿元。今后,我省还应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比如,依托古雷炼化一体化等项目,打通从“一滴油”到“三根丝”再到“一匹布”“一件衣”的完整产业链等。

看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向“新”奋进。

判断一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要看当下,更看长远。在福建,手撕钢、光刻胶、高纯金属靶材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未来既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更要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让今天起步的未来产业,成为明天自立自强的战略性产业、今后决胜竞争的新支柱产业。

(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竞争如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融合必退。

非优即汰,时不我待。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要切实增强“慢不得”“等不得”“误不得”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走前头、当表率、做示范,继续用创新“钥匙”,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

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需要搭平台、促转化。平台是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桥梁纽带。实践证明,哪里的创新平台多、能级高,科技实力就强、高新技术企业就多。要继续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建立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系统布局和统筹管理机制,优化省创新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推动其成为福建产业技术攻关的组织者、引领者、实施者。

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需要抓主体、聚势能。企业是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主角。要加快构建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计划,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让“创新之花”更好地结出“发展之果”。

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需要育人才、强支撑。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支持科技人才“担大任”“挑大梁”。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造就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注入澎湃动能。

作者:闵 平

来源:福建日报

相关新闻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以科技“高度”守护民生“温度”

编者按: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5周年。5年来,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厚植为民情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人与城双向奔赴,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央广网特联动上海等10地党委网信办策划推出“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

为全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福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驱动加速崛起

上个月底,载有超过140万剂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馨可宁®)的航班平稳降落在安哥拉罗安达国际机场。这是同月抵达安哥拉的第二批馨可宁®,将会用于安哥拉9-12岁约213.6万名女孩的全国免疫接种项目。据介绍,馨可宁®出口安哥拉,是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联合国机构成功合作的采购服务项目之一。 近年来,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

用AI驱动行业发展 轻舸赋能产业创新

11月14日,「向未来 共生长」轻舸客户私享会在福建厦门顺利举办。活动现场,轻舸团队与百余家当地企业就AI营销的机遇与挑战、发展与布局、坚守与创新展开研讨,同时聚焦百度营销轻舸新一代AI营销平台的最新能力、最佳实践,以及未来规划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为当地企业提供做好AI营销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探索。 会上,厦门易瑞通总经理许国忠在致辞时提到:“百度营销和易...

福建日报刊发“敏言”文章:三位一体,教育科技人才怎样同轨同向

福建是“海滨邹鲁”“文献名邦”。 一代代八闽儿女秉持“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在探索科技创新路上始终孜孜以求,为中华文明发展不断贡献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

108亿元!厦门“掘金蓝海” 七大海洋产业招商推介活动蓄势待发

台海网11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婧琳)11月6日—12日,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将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以“蓝色协作,共创未来:一个可持续和韧性的海洋”为主题,汇聚全球智慧与力量,共同探索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为进一步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将开展7场海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