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住院,全家受累,曾是许多患者家庭的真实写照。为了将家属从患者住院“手忙脚乱”的陪护中解放出来,营造更整洁、安静的住院环境,近年来,福建“无陪护”病房逐步走进越来越多的医院。那么,这一模式能否真正成为解决“一人生病全家忙”的“药方”?
“这次可以安心住院,不再手忙脚乱了”
前不久,打算安装心脏起搏器的肖大姐住进了宁化县总医院。之所以选择在当地一家县级医院做这大手术,肖大姐有自己的考量。
3年前,50岁的肖大姐因患癌症需要手术,特地去了广州一家三甲医院。“那时孩子才8岁,老公要照顾我,只好辞掉工地的活,带着放暑假的孩子一起到了广州。在医院呆了三四个月,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没了,我们又是贫困户,那时在医院住着我心里都不踏实,感觉自己就是家里的负担。”回想起伤心的过往,肖大姐不禁眼眶湿润。
有了上次的住院经历,这一次肖大姐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宁化县总医院,这里环境好、设备新,更让她满意的是,自己入住的病区有“无陪护”病房。即使一个人住院,也不用担心没人照顾。
“这里有专业的护理员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一按呼叫铃,护理员就会到我床边帮忙,非常方便。”肖大姐说,“现在老公一边工作赚钱给我治病,一边照顾孩子,不会像上次住院那般手忙脚乱。我真是发自内心地感谢这些医生、护士、护理员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宁化,类似肖大姐这样的家庭还有不少,“无陪护”病房的出现,让这些患者和家属终于能“缓口气”。
宁化县总医院护士在指导护理员为患者行氧气吸入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宁化是地处三明的偏远县城,很多年轻人在外地工作生活,家里有人生病住院,陪护就成了问题。”宁化县总医院副院长张标城说。
百姓的烦心事,就是改革的发力点。为破解摆在患者和家属面前的这一现实问题,宁化县总医院率先在三明市开展无陪护试点病区,在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推行“无陪护”病房管理。此外,医院还配备30多名专职疾病管理师,为住院患者开展包括调节日常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个性化诊疗指导。患者出院后,疾病管理师还会定期回访,将医疗服务延伸到院外,延伸到日常生活。
“无陪护”是为了
提供更好、更专业的照顾
年近40岁的方大姐从2020年开始,就一直在医院当护工,照顾病人。如今,她是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的一名护理员。
早上7点,方大姐来到病房开启一天的工作:从早晨漱口、洗脸、梳头发,到一日三餐喂饭、喂药,再到每隔两到三小时的翻身、日常的身体清洁……
在方大姐的悉心照料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连阿姨一天天康复,她为这个勤勤恳恳工作的护理员竖起了大拇指。“虽然家人在会比较安心,但护理方式还是小方他们更专业,我家里人就不用操心了。”
“我做了多年的护工,但正式入职护理员之前,我们还要经过规范化培训,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相比于过去,我们这支专业的医疗护理员队伍都是持证上岗的。”方大姐笑着说。
在无陪护病房里,护理员能否同时照顾好多位患者,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不仅患者和家属渐渐有了答案,一些试点医院也对此表示认可。
“过去病房、走廊都是患者家属来回走动,对于呼吸道疾病多的病区来说,这无疑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现在有了无陪护病房,病区人流量大大减少,患者能得到更好的休息,护理员的生活照顾更专业,患者康复也更快了。”宁化县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付柳金说。
宁化县总医院护士在培训手卫生知识
为了强化护理员照护过程的专业程度,宁化县总医院在试点无陪护病房前,还专门派人前往全国首家探索“无陪护”病房的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取经”,并将院内护理员纳入医护体系管理。
每个护理员须通过第三方陪护公司及医院的严格培训考核,具备一定的专业护理技能后才能正式上岗。工作期间,各科室还会根据科室的特点对护理员进行专科培训,并对护理员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医生、护士、护理员之间相互默契配合,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减轻家庭负担,实现三方共赢
今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调研三明时强调,要强化医疗、医保、医药改革的协同联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能。
在无陪护病房开展过程中,医保就担负了重要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患者满意度。以福建省人民医院“无陪护”病房为例,其“无陪护”试点工作实施前,患者及家属聘请护工需要花费200~260元/日不等,如遇春节等还需负担2~3倍的费用。
实施“无陪护”病房后,医院对患者需要支付的费用实行整体护理按床日收费政策。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类似省人民医院这样的省属三级公立医院设置了三档收费标准:对于自主能力尚佳,但仍需要人工看护的患者收费较少,一天只需100元;对于情况较严重,自主能力较差的,一天收费160元;对于情况相对严重,需24小时照护的,一天收取的价格为230元。
目前该项服务已被纳入福建医保报销范畴,在医保合规范围内的费用最高可报销70%,进一步降低了医疗负担。
厦心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全院无陪护管理且不增加市财政负担的医院,以专业陪护减轻家属负担,让老百姓看病就医更有获得感。
举个例子,假如李奶奶选择100元一天的护理服务,她最高可以获得70%的医保报销,也就是70元。这样算下来,“无陪护”病房的患者需要支付的照护费用远低于自聘护工。
除了找护工的费用降低外,患者在“无陪护”病房的住院天数也有所减少。据统计,省人民医院病区平均住院天数与2023年1—10月份开展“无陪护”前相比下降了0.5天,患者平均住院体验与满意度由2023年1-10月份的91.45%提升到96.24%。
专业照护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既解决家属的后顾之忧,又为患者家庭减轻医疗负担提供了帮助,实现了患者、家属、医院三方共赢。
从试点到推广仍面临挑战
为进一步推进医院“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今年1月起,“无陪护”病房试点范围逐步向福建所有三级医院推广,并延伸至二级公立医院。“无陪护”病房的需求正与日俱增,但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无陪护”病房从试点到大规模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采访中,记者从部分试点医院了解到,随着“无陪护”病房数量的增加,专业护理员人手相对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由于第三方机构难以给予护理员“高薪”待遇,一些医院用心用力培训的优秀护理员,因看到“育儿嫂”等工作工资高而转行,造成部分资深护理员外流,这是摆在一些试点医院面前的现实问题。
作为福建“无陪护”病房服务的先行者,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从2017年探索“无陪护”管理新模式,在2019年率先在全院实行“无陪护”管理,目前工作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但自全省推广“无陪护”病房试点政策文件下发后,医院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护理员外流的情况。
“为此,医院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护理员在医院的地位,比如打造护士、护理员紧密合作型团队,尊称护理员为‘护理员阿姨’,让他们享受和医院员工同样的节日慰问福利,一起参与医院的各项节日活动,使他们找到职业归属感,尽可能做到以情留人,以医院文化吸引人,目前医院护理员的流失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护理部干事林媛媛说。
确保护理员队伍的稳定性,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林媛媛希望相关机构能不断完善护理员的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强化护理员职业价值的激励导向,吸引更多的社会从业人员加入到护理员队伍。
在厦心“无陪护”管理模式下,全院住院患者外出检查均有护理员陪检,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延续的护理服务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无陪护”病房的推广有其深远的重要意义,它顺应了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的时代需求。然而,面对部分住院患者病情复杂、自理能力受限的实际情况,一对一专业护理服务的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无陪护”模式的实施,虽旨在减轻家属负担、促进医疗环境的专业化,却也无形中削弱了患者家属对医疗过程的直接参与感和监督作用。
因此,在该模式推广前,“无陪护”病房在加强医护培训、制定科学陪护标准、合理设定“无陪护”收费标准、探索多元陪护方式等方面,还需要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逐步研究完善,才能更好打消公众疑虑,推动“无陪护”病房在规范建设中稳步前行,最终惠及更多需要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患者及家庭。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