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种国风舞剧、音乐剧在全国巡演,精美绝伦的舞台表演让不少观众连连称赞。从经典IP改编的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李白》《赵氏孤儿》,到音乐剧《将进酒》等,不知不觉,不少优质国风舞台剧已经在年轻观众中走红。在闽南大戏院、厦门嘉庚剧院、泉州大剧院等剧院,多部国风舞台剧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频频走进剧场,成为年轻人文化生活的新潮流。
年轻人“入戏”国风舞台剧
“90后”陈小姐是一名资深音乐剧爱好者,看音乐剧是她在学习生活之余重要的娱乐方式。
音乐、舞蹈、戏剧三合一的音乐剧,满足了她对舞台演出的全部喜好。“今年6月份在厦门演出的《将进酒》是我的心头好,去年9月份在北京上演,我就特意‘打飞的’去观看,这次来厦门演出,我更是兴奋地买了两张880元的票邀请好友一起观看。”陈小姐感慨道,“《将进酒》里郑云龙饰演的李白,从扮相、身姿到动作,乃至声音、唱法,演出了少年李白狂傲不羁的美和风骨,很值得二刷。”
今年7月5日至7日,集结当代舞坛“半壁江山”的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二度来厦门,连演四场,更是一票难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观众大部分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女性观众超过八成。不少观众甚至身着汉服观演“入梦”,成为观众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穿上汉服来看《红楼梦》,就是一次沉浸式的‘入梦’。”“90后”观众肖小姐告诉记者,《红楼梦》这部小说她看过很多遍,每次看都有不同的体会。“此次在剧场观看舞剧版本,有种很美妙的感觉:伴随着空灵的钟鼓声,金陵十二钗依次缓缓登场,她们造型、神态各异,带给我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而为迎合年轻观众,戏院也提前筹备了“梦回红楼”沉浸式国风体验活动,让人们体验篆香之美、投壶之趣,很多年轻观众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活动。
而曾引爆全国的舞剧《赵氏孤儿》《昭君出塞》《李白》《只此青绿》也先后到厦门、泉州演出,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国风的舞姿浪漫邂逅,受到年轻人的追随,直呼“上头”,许多人在厦门看完后又跑到泉州二刷。
可以说,传统舞台剧、戏剧的年轻化和当下感,在和年轻人的碰撞中,越发显现出其内涵与价值。
将看戏当作一种生活仪式感
在厦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张小姐是位“80后”,她特别喜欢越剧和昆曲,这几年,她每年都趁着年假专门到苏州观看昆曲名角的戏。作为资深戏迷,张小姐专业到可以“考据”,演员的服装、妆容,台上的道具、布景都能说出一些“道道”来:“看青春版昆曲《牡丹亭》除了欣赏唱腔,演员的演出服装也是一大看点,这些服装都是传统手工苏绣,美轮美奂。”据她介绍,她平时在吃穿上都不讲究,但有好的戏剧到厦门演出,她是必看的。“看戏很养心,也是我对生活的一种仪式感。”
这几年,像张小姐这样走进剧院看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并且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潮流。在闽南大戏院、厦门嘉庚剧院、泉州大剧院等剧院,每当有演出时,都能看到不少年轻女孩盛装而来,像在赴一场聚会。
“看一场电影,两人票价也要上百元,而到剧院看戏虽然也贵,但可享受一场视听盛宴,何乐不为。”文艺爱好者吴先生说,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邀请女友到剧院看戏。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的数据监测,中国演出市场消费主力为18至34岁的年轻人群,该年龄段人群在购票观众中占比连续3年超76%;从消费群体结构看,“00后”逐渐成为演出市场的主要力量。
“年轻人和学生群体都成为观演‘生力军’。”闽南大戏院执行董事、总经理罗艳也表示,近年来,有不少年轻观众跨城、跨省“打飞的”到厦门观看演出,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林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