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闻  >> 正文

林占熺 向非洲传播菌草技术的使者【组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这是8月28日拍摄的林占熺教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发明了菌草技术,因此被称为“菌草之父”。到九十年代,菌草技术从中国推广至非洲等地,为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让中国的“幸福草”和“致富草”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

  1997年,林占熺的女儿林冬梅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2003年,她辞去新加坡的工作回到福建,投身菌草事业。次年,林冬梅第一次踏上万里之遥的非洲土地,经过多年努力,逐渐成长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菌草技术非洲项目负责人。

  今年,年逾八旬的林占熺在女儿林冬梅的陪同下,已4次踏出国门,与卢旺达种植户一起迎接收获、向埃及相关部门领导介绍利用菌草技术治理荒漠化……

  林占熺介绍,菌草技术在因地制宜推动发展的同时不断创新,已从“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拓展到生态治理、饲料和肥料生产、生物质能源等多个领域。

  多年来,林占熺带领的菌草研究团队为非洲各国培养学员8000多人次,帮助非洲农户减贫致富,促进中非友好交往合作,被誉为向非洲传播菌草技术的使者。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8日,林占熺教授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办公室查找资料。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8日,林占熺教授(中)和菌草研究团队成员林辉(右)在福建省永泰县清凉镇的“珍农菌草富泉羊循环产业示范基地”查看菌草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6日,林占熺教授(右)、林冬梅(中)和学生一起对新发现的野生牛肝菌进行测量、采样。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6日,林占熺教授展示在福建闽侯发现的野生牛肝菌。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6日,林占熺教授(右二)、林冬梅(右一)在福建农林大学向卢旺达留学生介绍菌草栽培灵芝技术。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6日,林占熺教授对野生牛肝菌的气味进行鉴别。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6日,林冬梅在福建农林大学国际菌草苑向卢旺达留学生介绍菌草品种“绿洲一号”芦竹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6日,林冬梅为父亲林占熺教授拭去头上的汗滴。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林占熺教授(左)和林冬梅在埃及的撒哈拉沙漠合影(2005年9月16日摄)。新华社发

相关新闻
罕见!今年已3次!福建农林大学再现“双色荷花”!

立秋已至,福州的高温还未褪去。8月9日,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内,又一朵“双色荷花”悄然盛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出现“双色荷花”已是偶发现象,若是一年开出三朵,更是罕见。 观音湖内,荷叶翠绿如玉,层层叠叠,一朵朵荷花争相盛开,而“双色荷花”宛如两位绝世佳人,亭亭玉立,...

科技向新丨闽宁草,幸福草

“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共产党好,还是社会主义好。”在宁夏闽宁,有老百姓编了这样一句顺口溜。 菌草,是一种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它缘何被称为“幸福草”?故事还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1996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

让菌草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草”【图】

  3月28日,在位于福州的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右二)向学生介绍以菌草为原料制成的一次性餐具。   菌草技术从中国走向世界,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广泛赞誉。近年来,许多亚非拉和南太岛国青年纷纷来中国学习菌草种植、菌草栽培食药用菌、菌草生态治理等技术。   菌...

福州专家团队发现兰科植物新物种

福建农林大学兰花研究团队在云南开展资源调查。      盈江虾脊兰。   福州晚报讯 又有新物种在我国现身!记者昨日从福建农林大学获悉,该校专家团队在云南铜壁关保护区发现了一种兰科植物新物种——盈江虾脊兰,相关研究结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Phytotaxa》发表,为全球首次...

长篇报告文学《奔跑的中国草》研讨会在京举行

22日,由我省作家钟兆云创作的菌草题材长篇报告文学《奔跑的中国草》研讨会在京举行。此前,该书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通过“此梦之长”“此草之劲”“此人之风”“此路之行”四个篇章,展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菌草之父”林占熺的科研之路和家国情怀。 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人民文学出版社、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