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闻  >> 正文

探访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这是8月8日拍摄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一角(无人机照片)。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8月8日,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东方电气风电(福建)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工人在生产18兆瓦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8月8日,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东方电气风电(福建)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工人在生产18兆瓦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8月8日,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东方电气风电(福建)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机械臂在生产18兆瓦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8月8日,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东方电气风电(福建)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工人在生产18兆瓦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8月8日,工作人员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三峡福建集控中心内值守。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8月8日,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东方电气风电(福建)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工人在生产18兆瓦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8月8日拍摄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一角(无人机照片)。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内东方电气风电(福建)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一角(2023年11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2023年11月10日,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2023年11月10日,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无人机照片)。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这是8月8日拍摄的三峡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无人机照片)。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自主生产的部分海上风电机组在这里装机投产。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8月8日拍摄的三峡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无人机照片)。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自主生产的部分海上风电机组在这里装机投产。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8月8日拍摄的三峡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无人机照片)。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自主生产的部分海上风电机组在这里装机投产。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8月8日拍摄的三峡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无人机照片)。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自主生产的部分海上风电机组在这里装机投产。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8月8日拍摄的三峡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无人机照片)。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自主生产的部分海上风电机组在这里装机投产。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8月8日拍摄的三峡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海上升压站。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自主生产的部分海上风电机组在这个风电场装机投产。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8月8日拍摄的三峡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海上升压站。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自主生产的部分海上风电机组在这个风电场装机投产。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占地1000亩,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2019年以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创新突破。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州河道:告别污染 迎来“水上福道”

  乘坐“福舟”游船,划开碧绿的福州白马河水面,看着两岸高大的榕树伸出树冠,遮住午后的酷暑,品一杯茉莉花茶,让清香在唇齿间荡漾开来,满满的“松弛感”让人忘却了此时还置身闹市之中。   8月7日,游客乘坐“福舟”游船游览福州白马河。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西湖-...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一起来看机器人【图】

  5月24日,在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展厅,工作人员在展示用动作控制机器人。   走进位于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的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矮胖瘦”的机器人,可在不同应用场景里“大显身手”。   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5月24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苗岭深处,一个个产业基地里热火朝天,新收获的农特产品即将运往各地;黔北高原,一座座茶山绵延起伏,青瓦白墙的传统民居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行走在贵州的村寨,一幕幕丰收景象在眼前铺展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守护一江清水出巴渝【图】

10月9日,重庆市巫山县清漂队工作人员在长江巫峡口段进行清漂作业。   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巫山县是长江流经重庆的最后一站,境内长江干流岸线长55公里、支流岸线长128.45公里。   近年来,巫山县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持续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通过成立水域清...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高质量发展

华佗路、思邈路、时珍路……北京大兴,以名医命名的道路纵横交错,交织出一个千亿元级产值规模的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如今,该基地正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迈进。   0.01毫米!薄如蝉翼,却耐得住上千摄氏度高温。河北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研制的极限超薄光学玻璃,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为神舟系列飞船穿上“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