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把振兴林业摆在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前瞻性地提出了“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重要理念。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又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
福建是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森林面积1.21亿亩,森林覆盖率65.12%、持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多年来,福建始终牢记嘱托,深入践行“三库+碳库”重要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厚植绿色本色,擦亮发展成色,彰显幸福底色。
坚守生态定力,永葆绿色本色
“三库+碳库”这一与时俱进的科学论断,生动阐明了森林的多重功能和综合效益,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森林是水库,润泽绿水青山,具备涵养水源、防洪补枯、净化水质等多重生态功能;森林是钱库,富藏金山银山,产业开发与就业空间广阔;森林是粮库,蕴含着强大的生产力,源源不断供应着木本粮食、木本油料、鲜笋、菌菇等绿色食品;森林是碳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绿色担当。
“充分发挥森林‘三库+碳库’功能,第一要义是坚守生态定力,厚植绿色底色。”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福建始终牢记嘱托,在扩绿兴绿护绿的征程上驰骋不息。
1989年,福建实施“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计划用3至5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1992年,福建成为全国第二个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的省份;接续实施“四绿工程”“650万亩大造林”“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突破不断的成绩单,记录着福建的绿色变迁。全省森林面积从1978年的6744.6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21亿亩,森林覆盖率从39.5%提高到65.12%、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全省森林蓄积量从2.96亿立方米增加到8.07亿立方米。
绿色,已成为福建最鲜明的底色;全国最“绿”省份,是福建最引以为豪的标签。如今的福建,森林覆盖率已接近“天花板”,还要种树吗?还要如何种树?追绿无止境的福建,有自己的坚持与解法。
去年,省绿化委印发首份省级国土绿化综合性规划——《福建省国土绿化规划(2022—2030年)》,明确了规划绿化空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七大任务,组织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和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等36项工程。
“国土绿化,要数量更要质量;要拓展增量,更要优化存量。”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福建正在应绿尽绿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重点区域林相改善,同步推进林分质量优化和森林景观美化,推动城乡绿化的重心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更绿更美、共建共享转变。
城乡绿化美化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绿上加绿;树种结构日益优化,林分质量持续提升;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绿美俱佳的生态景观林渐成主流;森林经营模式更加科学,固碳能力不断增强……扩绿兴绿护绿,提质提档提效,福建的绿色家底更加厚实,赋能森林水库更稳定,森林钱库更丰足,森林粮库更殷实,森林碳库更壮大。
激发创新活力,擦亮发展成色
上月,武平县万安镇贤溪村林农池上坤,领到了“武平1号林票”。
“所谓林票,其实是一种林业生物资产凭证。”武平县天源国有林场经理钟天明说,此次发行的林票,基于该林场与23名林农合作经营。林农以山林入股,林场测算山林经营总投资后,按投资份额制发林票,一块山场一张林票。其中,1号林票涉及合作山场面积691亩,发行金额为181万元。
有了林票后,山林交由国有林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管理,实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林农每年可获得林票金额5%的分红保底收益,林木采伐后享受利润分红,其间还可通过转让、质押等方式提前变现。用池上坤的话说,手握林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林农变股东了”。
一张小小的林票,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让“森林是钱库”有了具象化表现。
“‘三库+碳库’重要理念,体现了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辩证统一的系统思维观。”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践行“三库+碳库”重要理念,必须恪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绿色创新,福建始终扮演着弄潮儿的角色。
20多年前,福建首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河。这场“从山下转向山上”的改革,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2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福建依然在全面深化林改的新征程上先行示范。
“福建正着力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福建聚焦“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以及“两山”如何转化问题,持续推进三明、南平、龙岩3个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深入开展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改革试点,努力让林权活起来,林农富起来。
在三明,“卖空气”已成为新风尚。2021年,全国首张林业碳票在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诞生。村里3197亩生态公益林的固碳量被精准量化,并通过票证的形式进入市场交易。全市已累计实现林业碳票交易与再交易14.1万吨、201.3万元,“不砍树也致富”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在南平,林子可以存入“银行”增值。顺昌县创新“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通过“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一县一数库”方式,引导分散在单家独户或承包经营到期的无林地、有林地“存入”村级森林资源运营平台,村级平台再与“森林生态银行”签订协议,由国有林场统一经营管理,实现“分散化输入、整体式产出”。
在龙岩,金融活水流向了万重山。当地建成全省首个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公共信用、林权信息、林权贷款、林业经营等数据。林农登录后可一键提交融资需求,平台快速匹配多家金融机构的小微金融产品,供比价议价。该平台已累计发放林业贷款11亿元。
……
在“三库+碳库”重要理念的引领下,这些从广袤森林间生发出的改革实践,激活了绿水青山,壮大了金山银山,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提升惠民效力,彰显幸福底色
扁肉、拌面、蒸饺被称为沙县小吃“三件套”。其实,各式养生炖罐也是沙县小吃的招牌产品。穿山龙、牛奶根、黄花倒水莲等中药材,则是其中的灵魂。
山区老百姓就地取材,将各类野生中药材融入日常饮食。随着消费市场扩大,中药材需求量逐渐增长,如何稳定获取原材料?向林下空间要答案。
走进沙县嘉源油茶专业合作社,2000亩油茶林郁郁葱葱,林下空间牛奶根长势正好。“林下空间与野生环境相似,这里出产的中药材品质接近野生资源,同时节省耕地资源,种植成本更低,还能有效缓解沙县小吃配料原材料短缺问题。”合作社理事长曹仰渠说,去年,合作社探索在林下套种150亩牛奶根。目前,牛奶根的收购价每公斤80多元,增收效果显著。
“‘三库+碳库’重要理念,体现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践行“三库+碳库”重要理念,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获得感、绿色幸福感。
行走在福建的广袤森林间,幸福感扑面而来。
这里有绿水青山,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间,举目皆是良景。福建持续实施“百城千村”绿化美化宜居工程,以建设森林城镇、森林村庄为载体,统筹持续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九市一区国家森林城市和所有县(市)省级森林城市“两个全覆盖”,已建成省级森林乡镇110个、省级森林村庄1400个。
这里有富饶的物产,为靠山吃山的山区百姓源源不断地供应着食物。茫茫竹海,源源不断供应“一口鲜”;广阔的林下空间,犹如天然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孕育着蜂、禽、中药材、菌菇等美味;漫山遍野的油茶林,是山区百姓重要的脂肪来源。福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发展壮大“森林粮库”,做好林下经济文章,持续推广“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做好笋竹食品文章,加强丰产竹林建设,大力发展锥栗、板栗等名特优经济林;做好木本粮油文章,加快建设丰产油茶林基地,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助力老百姓吃得好、吃得多样、吃得健康。
这里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多元业态欣欣向荣。福建在发展壮大木材加工、竹产业、花卉苗木等传统富民林业产业的同时,积极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统筹推进林木生物质利用、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文旅融合,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和自然教育。去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651亿元。其中,森林旅游总收入2159.06亿元,林下经济产值830亿元,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100亿元、出口创汇金额超过10亿美元,均居全国前列。
绿色,是福建的本色,更是福建人幸福的底色。(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