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闻  >> 正文

福建日报刊发“敏言”文章:以海为脉汇文明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024年7月16日《福建日报》第01版

以海为脉汇文明

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

地球的生命起源于海洋,2/3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洋的浩瀚壮观、变幻多端、自由傲放、奥秘无穷,历来都使得人类视海洋为力量与智慧的象征与载体。

宁德福鼎台山岛雨伞礁岛,银河与蓝眼泪同辉。陈捷阳 摄

海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其基因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尚书》《庄子》《山海经》等古代经典文献中不乏对海洋的描述,刳木为舟、煮海为盐等记载都是时人利用海洋的真实写照。

到了21世纪,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已经从浅海扩展到深海,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再上新台阶,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意义更为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海洋文化交融”,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成为推动海洋文化创新发展、服务海洋经济实现共生共荣以及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根本遵循。

天高海阔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海洋孕育了生命、连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以海为脉汇文明,是理念也是实践。

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蜡烛,而像满天星斗”。

探其源流,海洋文化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据考证,在旧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从古代开始,中国就有“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的海洋战略和“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海洋意识。

在先秦诸子百家著述中,经常“以海喻人”“以海喻政”“以海喻道”,阐述治国理政的哲学理念和政治思想。古人还留下众多描写海洋的诗词作品,如“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等,足见海洋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渊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居住的大地,东南两面临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祖国悠久的海洋文化。而福建,地处东南,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曲折率全国第一。《山海经》载:“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民间也素有“浮福建”之说。经典古籍与民间传说,描绘了闽之方位,勾勒出其襟山带海的特点。

厦门鼓浪屿 张永定 摄

始于数千年前,先民以“舟楫之便”获取“渔盐之利”,海洋活动便赓续不绝,穿越古代、近代和现代。缘于海洋,人们对大海的向往、热情和好奇,开启了一代代人对海洋的探索:海底丰富的资源、神秘奇妙的海底世界,都是大海赋予人类珍贵的宝藏。

何谓海洋文化?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包括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和创造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学艺术,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内涵十分丰富。

“海洋,我历来是关心的。”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海洋情怀,在福建工作期间,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的深刻洞察,始终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

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同志不仅提出“靠海吃海念海经”的理念,而且提出“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他指出,“我们可以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让人们好好认识一下闽东的闪光点”,“闽东的山海交融,风景独特,这也是一个闪光点”。

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文化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历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盐场工作的惠安女 王福平 摄

福建是海洋大省。千百年来福建人民在耕海牧渔过程中形成了发达的海洋经济,同时也创造了璀璨的海洋文化。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海洋文化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经济价值。

习近平同志亲自关心和推动拍摄了电视音乐片《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其中收录“三都澳畅想”“蓝色牧场”等海洋之歌,情景交融,形成了一个闽东风味。

海洋强省,离不开繁荣的海洋文化。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尤其是蕴含其中的个性与精神,是促进八闽大地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和强大支撑。

南宋名相吕颐浩直言:“南方木性与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为上。”

万古造化聚山海。向海进发,需要有靠谱的交通工具。远古福建人早已将独木舟当作自己的精神图腾,扬帆起航的勇敢者游戏,在这片海永不谢幕。

三国时期,福建就是吴国的造船基地。晋人左思在其《吴都赋》中有“槁工楫师,选自闽禺。习御长风,狎玩灵胥。责千里于寸阴,聊先期而须臾”的说法,是对闽人擅长造船和航海的写照。据载,三国的吴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福州地区就设有典船都尉和温麻船屯等造船和航运管理机构。

“海上龙舟竞赛(连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始于明朝。 陈成才 摄

此后历朝历代,福建都是全国重要的造船基地。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货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船、戚继光抗倭的战船、明清使臣出使琉球的官船等,都能见到福建船的身影。

文明的交融荟萃,在劈波斩浪的船队中传递、在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的故事中延续。今天,行走在福建街头巷尾,海洋文化可看、可听、可感知。

“送王船”的民俗活动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从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许文彬 摄

它是泉州海交馆里陈列的古船,是鼓浪屿背后深邃的文化内涵,是湄洲岛上延续千年的信仰,是舞台上一出精彩的表演,是游客戴在头上的簪花围……人们可以从中领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肌理,并汲取蕴含于其中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1991年,泉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福建省歌舞剧院以此为主题,编排了舞剧《丝海箫音》。台下,有一位观众观看演出后一直惦记于心,并在20多年后,促成了这出舞剧的改编。

1991年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抵达泉州后渚港,并在泉州进行为期5天的综合考察活动。祝敏松 摄

2014年5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召开。对峰会上表演的文艺节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能少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元素。他特地提到,23年前曾在福州看过舞剧《丝海箫音》。

新编《丝路梦寻·海》以《丝海箫音》为母版,作为亚信峰会的开场歌舞,登上了国际舞台。此后,先后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纽约联合国总部和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议厅等地上演。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习近平特别重视海丝文化遗迹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播。1996年,他在湄洲岛调研时提出“要丰富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特别是妈祖文化”;2001年,他听取了有关部门的相关汇报,开启了泉州海丝遗迹的申遗之路。

海洋文化穿越时空,从区域走向全球,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保护与传承中凝聚强大的前进定力,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生动实践,至今仍是福建弘扬海洋文化、传承海洋精神的源头活水。

读懂福建,要读懂“闽人与海”。

大海见证了闽人以海为途、向海而生、拓海而荣的发展印记——千百年来,他们不畏波涛,在波峰浪谷间激荡出智慧、血性与风骨,也孕育了闽人海纳百川、敢拼会赢、开放包容的族群个性。

大海也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古往今来,不同文明在其中交相辉映——丝帛、瓷器、茶叶从这里流向世界,香料、药材、珠翠则由此汇入中华。世界各地的使节、僧侣、商人、海客纷至沓来,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等旅行家给西方带去了东方第一大港泉州“遍植刺桐”“舶商云集”的美丽传说,见证着福建、中国对世界海洋贸易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泉州是宋元中国与世界文明的对话窗口,图为从朝天门看泉州古城。潘铠俊 摄

海上丝绸之路的古往今来,不同文明在其中交相辉映。

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也。

海洋文化,所具有的崇尚力量之品格,开放包容、探险创新、开拓进取之精神特质,亦可为闽人智慧之体现。

当前,海洋仍是远未完全开发的“聚宝盆”,可持续发展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的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海洋强省目标,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积蓄并持续释放向海图强的发展动能。

宁德福鼎,渔舟唱晚。杨婀娜 摄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使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让“蓝色力量”助力复兴号中国巨轮扬帆远航。福建定当发挥突出的先行优势,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推动海洋文化的创新与繁荣——

厚植因海而立的精神根基,增强海洋文明的感召力。注重提炼和展示自身的文化精髓,加强对自身话语体系、叙事场景的构建,研究、阐释并传承向海而生的精神品质,用深沉深厚的人文底蕴,铸就前行的精神锚点。

积蓄向海图强的发展动能,释放海洋文明的生产力。充分发挥海洋文化本身就蕴含的重要经济价值,推动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信息、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能量互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织以海为脉的交流纽带,提升海洋文明的凝聚力。秉承我国海洋发展历程中蕴含的全球性文明基因,推进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汇聚深化多元互信、美美与共的“蓝色力量”,为世界贡献海洋治理的福建智慧、福建成果,助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明代郑若曾编撰的《筹海图编》载:“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张,其尾高耸。”这虽是16世纪中期明代人对作为战船型福船的一种描绘,但也是福建船的大致写照。

在千百年的浩瀚海洋里,福船以其底尖面阔、首尾高昂的船型成为中国船的代表,见证着福建先民乘风破浪的辉煌。时至今日,福船技艺、匠人精神与角逐海洋的勇气,依旧焕发活力,指向向海图强的远方。

来源:福建日报

相关新闻
“加长版”三伏天今日开启,福建凭实力上“热”搜?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一年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最闷热的日子来了!今日正式入伏,长达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开启! 7月以来,整个福建已经变身“糊”建,是全国高温榜单上的“常驻嘉宾”,完全凭实力上“热”搜。 今年三伏天是“加长版”,7月15日—8月23日,一共是40天。三伏天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大约在每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正好处于小暑与...

在三坊七巷感受宋词里的福建

“宋词里的福建”沉浸式戏剧体验活动现场。记者 池远 摄 “我以为孩子会坐不住,没想到他聚精会神看完整场演出,‘宋词里的福建’真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台胞魏文兴奋地说。 7月12日至13日,2024年鼓楼区“宋词里的福建”沉浸式戏剧体验活动在三坊七巷中瑞剧坊开展,非遗闽剧与宋人生活美学交融,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到场观看,感受鼓楼千年文化的璀璨与浪漫。 伴随...

国家级名单公示!福建2项入选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发布关于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的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2024年7月15日至2024年7月19日)。其中,福建政和白茶、磁灶陶瓷入选。 政和白茶 政和产茶历史悠久,因茶御赐而得名,是重要的北苑贡茶主产区,生产的银针茶备受推崇,被文人誉为“北苑灵芽天下精”。“政和白茶”连续四年荣登区域品牌百强榜单,政和县获评中国茶叶百强...

福建出台住房公积金管理新规 9种情形可申请提取公积金

近日,省住建厅会同省财政厅、人行福建省分行制定《福建省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8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 《管理规定》明确,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均应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无房职工租赁自住住房的;城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的;离休、退休的;出境定居...

明天入伏!为期40天,福建天气持续高温……

7月15日将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又是40天。从2015年至今年,我国已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那么,什么是“三伏”? 所谓“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 我国传统历法规定,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则不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 “三伏”大约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正好处于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天气最为炎热。入伏后一般以“桑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