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闻  >> 正文

福建:空气,这么“卖”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福建广大林区,“卖空气”是时髦事。这里的“卖空气”,指的就是林业碳汇交易。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林业碳汇,就是利用这一技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此增加的碳汇量经核定后,可按照相关规则参与市场交易。

近年来,福建大力推进林业碳汇开发,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拓了新渠道。近日,福建省林业局出台《福建省林业碳汇专项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巩固提升林业碳汇能力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规划,到2030年,全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将达到5.12亿吨,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更加健全,碳汇效益稳步提升。

如何固得更多?

保碳、增汇、减排

要“卖空气”,自然要有足够的空气——碳汇量。

福建是全国最“绿”省份,全省森林覆盖率65.12%,居全国首位,森林植被碳储量超4亿吨。发展林业碳汇,首先要保碳,让这些被固定在森林植被、森林土壤等载体中的二氧化碳尽可能少流失。规划提出,从加强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林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森林灾害防控、林木采伐管理等方面,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在保存量的基础上,提增量。

福建森林覆盖率已达高位,还有增长空间吗?答案是肯定的。福建森林覆盖率虽然高,但也存在树种结构单一、林分质量不高等问题,单位面积蓄积量还有增长空间。也就是说,福建广袤森林的碳汇潜力还未得到充分开发。解决之道是开展科学造林绿化,从偏重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辅之以更科学的森林经营手段,打造高固碳林。

围绕“扩面提质稳步增汇”,规划打出了组合拳——

在科学造林更新方面,优先选用高固碳乡土树种,确保各类迹地及时更新;优化树种结构,着力培育复层混交异龄林。在加强森林经营方面,对商品林重点开展中幼林抚育,对生态公益林重点开展封山育林和林分改造修复;对林分密度过大、纯林占比高、林木长势弱的人工林科学采取抚育间伐、补植改造、更新改造等措施;在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方面,通过补植、抚育、结构调整与更替以及综合改造等措施,促进森林质量提升;在提升土壤固碳能力方面,全面推进水土流失及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推广生态采伐和人工重点商品林地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模式。

事实上,围绕“如何让森林更固碳”,福建一直在探索。2022年,福建省林业局在全省20个县(市、区)和国有林场开展林业碳中和试点,探索以增加碳汇为目的的高固碳营造林模式。两年间,20个试点共建成碳中和林102.6万亩,预估新增碳汇量132.1万吨,其中,高固碳森林经营、造林示范片4.7万亩。试点单位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的杉木成过熟林,通过实施高固碳森林经营,每亩年新增碳汇量2.7吨,是一般林分的3倍。

要保、要增,还要减。规划提出,通过引导木竹产业节能降碳、拓展木竹产品应用储碳、发展绿色生物质能源、促进林业低碳管理等方式,加快绿色发展,减少碳排放。

如何量得更准?

摸清家底,统一标准

“卖空气”,必须知根知底——一片林子到底固定了多少二氧化碳?哪些是可以交易的?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

早在2013年,福建林业部门便开展了全省林业碳汇专项调查,初步构建了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但在实践中,各地应用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方法并不统一。

在福建,林业碳汇交易可分为场内和场外两大类型。前者依托福建碳市场交易,采用的是福建林业碳汇(FFCER)项目方法学;后者则基于各地自主开发的林业碳汇产品,有着各自不同的碳汇计量监测标准,代表产品是三明林业碳票、南平“一元碳汇”,还有新近问世的福州“福碳”。

“由于计量监测标准不统一,许多产品只能局限于本地交易,难以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福建省林业局业务负责人说,目前,福建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县层级未形成系统的碳汇核算评价方法与监测架构,符合福建实际的林业碳汇计量模型及参数体系建设有待突破。

对此,规划提出要完善计量监测体系:制定统一标准,建设单木、样地、林分、区域、省级等多尺度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完善林业碳汇计量方法,建立全省优势乔木、竹类树种、灌木树种、主要经济树种,以及主要湿地类型的碳计量模型;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手段,建设林业碳汇智慧管理平台,促进碳汇资源和碳汇项目信息统一管理。

据悉,由福建省林业局组织编制的《福建碳中和林认定及其碳汇计量监测方法》,日前已通过专家评审。该方案的创新之处在于,吸收了林业碳票、“一元碳汇”等地方性林业碳汇项目的经验,旨在构建全省统一的林业碳汇标准,引导各地规范开发林业碳中和项目。

如何卖得更好?

拓展价值实现渠道

摸清家底后,更关键的是交易变现,真正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

福建林业碳汇交易始于2016年。当年,福建碳市场鸣锣开市,福建林业碳汇(FFCER)是其中三大交易标的之一。按照相关规则,主管部门每年为重点控排企业分配一定的碳排放配额。如果年度实际碳排量超过了配额,控排企业就必须通过碳市场,向其他企业购买多余的配额填补缺口,或购买福建林业碳汇(FFCER)等碳信用,来抵消碳排放量。截至目前,通过福建碳市场完成交易和再交易的福建林业碳汇(FFCER)412.86万吨、6484.29万元,规模居全国前列。

但整体而言,由于碳配额分配较为宽松等原因,林业碳汇在场内市场面临着需求有限、流动性不强、价格不高等问题。因此,去场外买空气,成为激活林业碳汇市场流动性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实践中,福建探索出了“林业碳汇+”模式。比如,“+中和活动”,鼓励大型活动主办方购买林业碳汇,抵消活动产生的碳排量;“+乡村振兴”,南平、三明等地面向村集体和林农,创新开发“一元碳汇”、林业碳票等区域性林业碳汇产品,收益反哺乡村发展;“+生态司法”,在办理生态环境刑事案件中,鼓励被告人自愿购买林业碳汇产品,承担碳汇损失赔偿责任;“+绿色金融”,推出碳汇贷、碳汇保险等金融产品。

此次规划,在吸收上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探索建设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以多类型林业碳汇为主要对象的交易和服务中心,开展区域性林业碳汇交易,鼓励林业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此外,规划还提出建立区域碳普惠交易机制,建设面向全社会的碳中和碳汇开发应用市场,将未纳入碳市场的林业碳汇纳入普惠范畴,引导公众、企业等通过购买相关产品消除碳足迹;创新林业碳汇横向补偿机制,引导高碳排放地区向碳汇功能地区购买碳排放指标和林业碳汇产品,同时探索林业碳汇纵向补偿机制,调动各级政府巩固提升林业碳汇能力的积极性。(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 张辉)

相关新闻
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福建长汀签约

日前,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福建长汀县签约。此次交易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碳汇10万吨,总价180万元。   水土保持碳汇是指在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后,产生碳汇的过程或能力。罗地河小流域经过连续21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以水平整地造林、林木抚育管护、林地施用有机肥等治理措施,在发挥水土保持效益...

厦门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首次运用碳汇交易机制

在生态环境侵权案件中,以往被执行人会通过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方式承担生态修复的义务,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实际修复条件有限、修复能力不足等问题。昨天,同安法院行政与生态环境审判庭首次运用碳汇交易机制,引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履行替代性生态修复义务。 2020年11月,被告人郭某祥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和海域使用权证的情况下,雇佣数人到台湾浅滩海...

厦门设立全国首个生态司法公益碳账户

台海网8月3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郑炜 通讯员 同法宣)8月30日,全国首个生态司法公益碳账户设立暨“生态司法+碳汇交易”签约仪式在厦门举行。同安区人民法院、同安区人民检察院与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开展合作,依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设立的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和全国首个海洋碳汇...

首批“卖碳翁”领到分红了

“过去要砍了树才有收益,现在不砍树也能挣到钱。”26日,尤溪县汤川乡汤三村林农方发栋领到14050元碳汇造林分红款后,高兴地说。 原来,福建首笔社会化碳汇造林项目收益金1496681元,近日陆续按比例发放到尤溪县1965户林农手中。 “我们首次尝试以林农为主体参与碳汇造林,并从中获得收益。”尤溪县林业局碳汇办主任吴淑平告诉记者,2017年2月,尤溪县入列我省20个林...

种茶也能参与“碳交易”?农业碳汇平台为厦门茶农增收提供新思路

5月5日,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农业碳汇交易平台的撮合下,来自厦门市同安区7755亩生态茶园总计约3357吨的农业碳汇由厦门银鹭食品集团购买,意味着厦门茶农除了通过出售茶叶获得收益外,还能将生态种植产生的“农业碳汇”作为其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据介绍,农业碳汇是指在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