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久病在床,不方便去医院享受专业护理服务,这道“最后一公里”难题,困扰着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许多家庭。为寻找破解之道,国家卫健委发文鼓励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网约护士”开始在各地陆续落地。
近日,福建省立医院的“网约护士”服务开始试运行。该服务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充分融合医院优势护理学科,在省内率先提供三甲医院居家护理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纳入上门护理项目清单的服务还可享受医保结算。
患者急盼上门服务
4月24日,福州市民刘女士通过手机App,约到福建省立医院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曾碰华上门,帮年迈的父亲清理压疮。看着曾碰华专业娴熟的操作,听着她细致地讲解和指导,刘女士又感激又期待地对她说:“太方便了,希望每次都能约到你来帮忙换药护理。”
刘女士的父亲年过八旬,因患有肠癌,术后已卧床两年。两个月前,刘女士发现父亲的骶尾部出现了褥疮。因父亲体形较大,每次去医院都要请专人搬抬,安排专车接送,这对于需要多次清创护理的老人来说,过程相当折腾。
刘女士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习了清洗、换药操作,自己在家为父亲处理创口。结果并不理想,由于老人基础病多,且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创口不仅没有愈合,还扩大到鸡蛋大小。看到创面不断流脓,刘女士心急如焚,迫切希望能有专业护士上门帮父亲清理创口。得知省立医院正在试运行“网约护士”服务,她立即打开App,为父亲一键预约,护士如约而至。
据了解,我国65岁以上人口的慢性病发病率高达89.4%,失能、半失能老人有4400万,居家老人高龄化、慢病化、失能化趋势增加,使得很多带病生存的老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激增。以卧床老人常发生的褥疮护理为例,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许多家庭面临照护不足的问题。
2023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指出“互联网+护理服务”惠民生效果明显。同年11月,福建省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每个设区市至少有1个县(市、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此举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派出本机构注册护士,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将机构内护理拓展至家庭,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其覆盖范围包括出院患者、康复期、终末期、慢性病、母婴人群或高龄体弱、失能失智等行动不便的人群。
让“网约护士”更规范
新生事物难免招来质疑声音。患者在家中能否享受和在医疗机构同等的护理服务,是此前多地试行“网约护士”时群众关注的焦点。
“要想获得群众认可,护士的服务质量是关键。”省立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陈丽丽告诉记者,按照《通知》要求,成为“网约护士”的前提,得在医疗机构进行执业注册,获得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考虑到输液、吸痰、灌肠等上门护理服务项目存在医疗风险,《通知》还开出48项“正面清单”和5项“负面清单”,对护理项目进行规范。
“互联网+护理服务”如何收费是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前因为一些地方护士上门服务收费较贵,使这项创新举措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一些阻碍。福建省卫健委发文,罗列了可以上门护理的项目清单,明确护理项目费用按照医保部门相关规定报销支付,降低患者负担,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
尽管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网约护士”在一些地方并没有预期的火爆,护士积极性低、存在人身安全隐患是重要的阻碍因素。
对此,省立医院就“网约护士”项目予以积极回应。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院方对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的护士给予绩效奖励,对完成既定任务数、评价高的护士优先派单,对积极参与人员在外出学习、个人专科发展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接下来,院方还将不断完善机制,通过全程录音、配备一键报警器、安排双人上门等方式,为护士安全提供保障,解除护士对于人身安全问题的顾虑。
与基层机构相辅相成
近年来,福州市在上海街道等几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开展“网约护士”服务,此次省立医院的加入,开启了福建医院护士提供线上咨询与居家护理服务的先河。
“在人员配备和开展服务方面,未来我们将与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差异化发展。”省立医院护理部主任金爽告诉记者,省立医院对上门护理人员的资质有更严格的要求,在报名门槛设置上,除了满足《通知》要求的条件外,“网约护士”还需通过医院护理部正规培训、严格审核,取得专科护士资格认证。
此外,省立医院在服务人群和提供的护理服务方面更加多样,涵盖伤口、造口、糖尿病、老年慢病等各类人群,特别是针对“多病共存”的老年人,专科护士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
据介绍,省立医院还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指导,共同做好“网约护士”服务。接下来,随着越来越多医院提供“网约护士”服务,省内患者或有望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价位需求,通过统一的预约平台,挑选自己中意的护士上门。(记者 林颖)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