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闻  >> 正文

靠山吃山 靠海吃海!福建践行大食物观 30年“从缺到富”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上世纪80年代食物总量匮乏、品种单一,每年需从外省大量调入粮食和蔬菜。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率先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30多年来,福建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向海洋要食物,向森林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因地制宜推动特色现代农业转型,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初夏时节,福建宁德迎来新一轮收获。山上,万亩竹林绿意涌动,挖笋正当时;海里,一根根绳子拉起,收获满船的海带;田间,连片的温室大棚产出各种新鲜蔬菜。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云埔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李淑凤:我们这两天在收菠菜,过几天还有芹菜、尖椒、茄子等20多个品种。我们不仅供应到了宁德本地区,还卖到了厦门福州、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方,让大家吃得更丰盛。

宁德位于福建东北部,俗称闽东。上世纪80年代,宁德经济总量排在福建省末位,人均占有粮食也低于全省水平。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调任宁德地委书记,他带队深入全地区9个县,边走边调查,边思考、研究。针对当时以农业为主的实际情况,他认为,闽东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

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副书记 陈增光:习近平同志从实际出发,对闽东的发展有清醒的思考,基于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他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我们虽然很困难,但还有很多优势,大家听完以后打开了工作思路。

宁德环山抱海,境内陆地面积九成以上是山地、丘陵,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3倍多。长期以来,当地农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上,沉睡的山海资源、空白的产品有待开发。对此,习近平同志的发展思路是,山区要重点发展林、果、茶和饲养业,沿海要从养殖业入手,搞好深加工和综合系列开发。一时间,宁德掀起了山海资源开发利用的热潮。1989年2月,8位农民代表来到宁德地区行署会议厅作报告。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乍洋乡五蒲村村民 郑帮德:我当时在山地上种茶、种蘑菇,把经验分享给大家。政府又给我们贴息了贷款,派人指导种植的经验,全村产业发展都很好。

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 金霞东:当时作报告的8个人,都是习近平同志在宁德调研时发现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典型代表,希望通过这些人现身说法,让干部学习经验,转变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在《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这篇文章里,习近平同志指出,过去讲的粮食只是狭隘地理解为就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也就是说,肉、蛋、禽、奶、鱼、果、菌、茶……这些都是粮食。2001年,已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在总体思路中贯彻了大食物观,即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开发。从一域到一省,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推动培育了茶叶、水产、花卉苗木、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陈明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我们坚定不移建设“海上粮仓”、开发“森林粮库”、发展设施农业等,走具有福建特色的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耕山牧海,福建构筑起临海蓝色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带。晋江胡萝卜、武夷岩茶、平和蜜柚、永安笋竹等从山海间走来的土特产,让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有了“金钥匙”。在盛产大黄鱼、鲍鱼、海带的福州连江县,当地立足水产资源,加快打造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从近海向深远海拓展,从传统养殖延伸到种业、装备、精深加工,逐步建立起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养殖户 卢统峰:这些年我们靠海吃海,深深体会到海就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现在开发海洋方法更先进,更多优质鲜活的海产品“游”向千家万户,我们养殖户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30多年来,福建在大食物观科学指引下,发展特色农业产业。2023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311万吨;水产品育苗已由传统的“两藻四贝”发展到120多个品种,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栽培种类全国最多;福建成为全国七大“南菜北运”和主要出口蔬菜省份。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林万龙:总书记的大食物观是一以贯之的,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需要依靠科技体系、政策体系、产业体系来支持大食物观的落实。在确保我们的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食物和营养需求,对于我们国家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源:央视新闻联播

相关新闻
丰富食物“资源库” 唱好农业“山海经”——福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的经验启示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问题,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关切”。 走进今日八闽大地,平野上稻浪千重,山林中茶果飘香,大海上渔排纵横…… “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对...

宁德观察·大食物观丨福安:“小葡萄”串起致富“大产业”

走进福安市象环村葡萄产业园,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在枝头上,承载着果农丰收的憧憬和喜悦。 福安是福建省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葡萄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设施葡萄集中产区之一,素有“南国葡萄之乡”的美誉。经过多年的种植发展,如今,全市葡萄面积8万亩、产量10.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35亿元,种植面积覆盖全市18个乡镇的148个行政村,...

福建9家单位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公共机构

13日,福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了福建省获评2024—2026年度国家绿色低碳公共机构名单,我省共9家单位入选。 据介绍,近期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绿色低碳公共机构评选,聚焦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围绕适合公共机构场景的用能系统电气化等5个技术方向,组织遴选一批体制机制系统完备、应用技术先进适用、低碳运行效果显著的绿色低碳公共机构。此...

头版!头条!这么多央媒为了什么,齐齐关注福建

5月13日 多家央媒纷纷聚焦 福建在践行大食物观上的探索与成效 人民日报、新华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新闻网、农民日报等 相继刊发报道 一起来看—— 人民日报 5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通讯《福建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和“仲音”评论《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聚...

9.2℃!羽绒服返岗?冷空气抵达福建!

好冷啊!今早出门,夹杂着细雨,气温低迷!好多福州人纷纷喊:离谱!有人甚至穿上了羽绒服! 降温+小雨,对周一“早八”人来说很不友好。 新一股冷空气已经在昨天夜间抵达福建,福建多地也突降暴雨,福州更是一秒天黑,狂风暴雨突袭! 今早福州云顶天池最低温仅有9.2℃,福网君半夜被冷醒加被子,气温骤降,堪称一夜入“秋”。 福州气象称冷空气已于昨晚过境福州主城...